AiMatchMaker共同創辦人王亭嵐(Tilaine Wang)以她長久的觀察,提出關於交友軟體的有趣觀點。

FB AD-02.jpg
現代人越趨忙碌,不少人使用交友軟體打開生活圈,進而認識人生伴侶。

隨著科技的進步及交友軟體的普及,有越來越多的人利用交友軟體找尋另一半。有人說這樣的相遇太過速食,有人卻覺得很有效率。有人在軟體上的互動屢受挫折,但也有人在上面不只認識對象還結交了更多的好朋友。在經過一番觀察、研究及訪問後才發現,使用者的不同心態會大大的影響使用者在交友平台上的成果。在研究過程中,有三種使用者在交友軟體上的表現很具代表性。

第一種「堅持表現真自己」用戶。人常說:「物極必反,華人的口中常在講「人要衣裝,佛要金裝」、「先敬羅衣後敬人」,因此,當自己可以獨當一面時,反而希望返樸歸真。尤其在尋找另一半或與另一半交往的時候,總覺得如果沒有時時刻刻表現最真實的自己,好像這段感情就會不夠純粹。如果平常偏愛休閒服加拖鞋的穿著,那交友軟體上的檔案照就應該要是自己平日的生活照。期待有一天與對方正式見面時,對方不會有太大的期待落差。可是這些不修邊幅的形象,展現在交友軟體上,就會讓使用者顯得沒有魅力,讓異性興趣缺缺。 

或許有人會反駁說,很多感情很好的伴侶都是看著脂粉未施、蓬頭垢面的彼此,但實際上你可曾想過他們在展現真自己之前,已經提供給彼此許多的好印象,才有機會結成良緣。就算這些好印象並不一定是與外表相關,但當你「盛裝以對」時,通常就會給人誠意交友的感覺,這絕對會大大增加配對成功的可能。相反地,如果你都以不打扮的完全真自己呈現,通常就不會有太多的「下一次」可能。

第二種「都找不到好對象」用戶。交友平台的使用者素質當然有高有低,但我在觀察使用者的行為時,會發現似乎有人把在交友平台上「找對象」這件事想得太嚴重。找人生伴侶這件事本身理當嚴肅,但這不應該是你要把審人條件訂得超級嚴苛的藉口。我常跟客戶分享一件自己從平台上累積的數千個成功配對的重要發現,人通常成功配對的對象都不符合自己當初開的條件。這不代表人不能有條件,人只要有好惡就會有條件論,但是真實的條件會隨著經歷愈多而調整改變,當人已經真實瞭解自己最在乎的條件之後(通常和一開始的條件差異甚大),對於符合條件的人則應該保持更開放的心態去試著相處看看。所謂的「條件」其實往往與「感覺」又有差距,當然條件好的對象會增加自己對他/她的感覺,但若對方不是同樣投入時,相處起來的感覺就會永遠的差一點。如果真心想要找「另一半」,就應該去實際相處看看,試著感受彼此的互動關係。

與第二種用戶完全相反的是「配對極大化」用戶,他們只要對方符合基本的條件,就會試著聊天看看。如果聊天時沒有遇到重大意見上的相左,就會試圖約出來見面,見面之後才開始做對象的Due Diligence(盡職調查)。我觀察研究後才知道,原來這樣的好處是,感情談不成還可以變成友誼。由於大家已經聊了一段時間,所以對於彼此的個性有初步的認識,且也知道雙方欣賞的點。但既然是從交友平台上認識的,成年人其實彼此都有基本的心理準備,雙方不是一定會適合。約出來後因為很快就會知道雙方是否有實際的火花,有時反而會激盪出另一種不同的火花,例如,將其介紹給更適合的朋友或者是轉變成事業上的合作夥伴。

最後總歸來說,使用交友平台時,請把自己想像成踏進一個虛擬的喜酒場子。婚禮現場常常都是認識另一半的最佳場所,因為大家的社交或朋友圈相近,而且婚禮通常需要待上2至3個小時,加上婚禮主人不斷營造出的幸福氣氛,只要雙方開始交談就會有發展的可能。所以請把同樣的概念也放到交友平台上來,請準備好「吃喜酒」該有的裝扮,忍耐地花點時間與對方交談,說不定你也可以很快的找到適合的另外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