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研攝影的林佳琪不沿襲家族產業的道路,對空間及美學她自有定見,她表示吸引她的藝術作品,都與時空及回憶相關,並且觸發她更多創作的動力。

MAR_9921小檔確認.jpg
林佳琪。(原作品為30x30 com, 背景為放大示意圖)

祖父時代便投入陶瓷產業,父親在印尼擁有陶瓷廠,叔叔則是 瓷林品牌創辦人林光清, 但 林佳琪卻走出不一樣的路, 大學原本主修投資金融, 最後卻選擇攝 影,她笑稱自己「是家族中的異類」,從 美國的新英格蘭攝影學校(New England of Photography)取得學位後,一切從基層做 起,對空間及美學她自有定見。

在林佳琪家中客廳牆面上,掛置著藝術家 謝貽娟的一組「非空間」(None-Space)原源圓系列作品,她最初是被光影所吸引,當深刻 瞭解後,藝術家是把自己幽閉在一個寂暗的空 間內,閉上眼睛連續36 小時不吃不喝,進入冥 想狀態去創作,「其實我就是單純地喜歡,一 眼望去一整個平靜,彷彿一個無底洞,會把人吸進去。」她並指出,不同光線及角度下,作品會產生不同的視覺及感受;而藝術家所使用 的藍色礦石粉末,是藝術家從大英博物館稀有礦物科的朋友那取得,作品中所藏伏的創作者哲學性意念,更是深入心頭,目前這藍色礦石 粉末已無法取得,此系列作品也成絕響,更顯 得難能可貴。

其實她最先看中的是謝貽娟另一幅234x168 公分大藍圖,但卻不適合新居空間,「很多事情不能強求,不能因為喜歡就硬塞進去,我希望畫 作是跟生活在一起,倘若硬塞,反而破壞原有的 美,不是加分,而是減分了。」而掛在牆上這組 圖,不管是圓或方,可以隨時調整,不是死的, 「我收藏不是為了增值,會吸引我的是時空及回憶,這作品完全符合我的需求。」

她回想起真正第一件藝術收藏是洪易的作 品「金牛」,具有強烈的台灣味,所使用的顏 色,還有每一個圖騰,都充滿獨特性,「我們 收藏的都是台灣的藝術家,所有藝術品都是家人共同擁有,從不會藏起來,且擺在公共空 間,把具像帶入生活中,所以每次買藝術品, 都會思量再三。」

林佳琪毫不掩飾對老舊物件或哲理性的喜 愛,「看到作品有時會思考是否有個故事在裡面」,專研攝影的她,特別喜歡黑白及傳統底 片照,尤其珍惜按下快門的那一刻。她提及最近的一件收藏,則是攝影家周慶輝的作品〈天使〉,周慶輝在樂生療養院發展了一系列麻瘋村紀事,影像中拍攝一位患者佇在窗戶前看著 外面,光線反射進室內,窗簾隨風飄起,恰好 就在患者肩後晃動,彷彿伸展出翅膀。

這也是少數林佳琪放在自己房間裡的作品, 理由是家人未必理解其中深意,但這作品給予她許多啟發。在國外求學的生長背景,家族中台灣土生土長的原生草根性,目前雖然在叔叔 公司瓷林擔任攝影師磨練經驗,但她有著更 長遠的志向,盼望有朝一日獨立成為攝影藝術 家,紀錄台灣的各種回憶、地方及空間,期許自己也能開創出一片蔚然。就像早期按快門拍 底片照ㄧ樣,林佳琪認真思考眼前的哪一幕, 是她想要保存下來在她的生活中,並把所有藝術品給予她的感動,再次散播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