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宗賢出生於傳統家具製造廠,因為看見傳統產業轉型困境與能量,於是計畫出國留學,至紐約Parsons設計學院深造後回到家鄉台灣,並在2014年成立創意家具品牌「層層生活」,該品牌更於2018年入選米蘭衛星展,而近年層層生活解散後,掌握設計與製造兩端技術的蔡宗賢重新回到「幸中家具廠」,一步步為傳統家具產業開創嶄新局面。
Tatler Asia

當初從Parsons畢業後怎會毅然決然地回到台灣,投入傳統產業轉型?

因為我從小就在傳統產業裡長大,其實出國前也知道傳統產業其實很有能量,但是欠缺軟實力,所以我出國讀設計。因為工作了六年之後才出國,所以出國之前目標就很明確,也知道回來要做什麼,因此出國的時候也不只念設計,同時跨部門到「設計管理」的科系進修。而畢業之後又碰巧遇到美國雷曼兄弟破產,那時候景氣非常不好,連美國人都找不到工作,另外也是在跟時間賽跑,因為傳統產業真的需要轉型、需要時間,離開了六年那麼久,我覺得應該趕快回國,進入狀況做好準備。

您是如何看待「傳承」這件事情的?

其實我覺得「傳承」沒有那麼嚴肅、沈悶,就是經驗加上創新和永續。大家常常會覺得,過去的企業不太符合現代的環境需求,但我覺得一個公司能夠存活到現在,一定有它無法被取代的核心競爭力。因此傳承對我來說是守成和開創的平衡。

從創立層層生活回到幸中家俱廠,其中有什麼樣的心境轉折?

我覺得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之前在製造端都會羨慕別人做前端設計力、品牌力這塊,但當我在著重設計、行銷的層層生活時,再回頭看幸中傢俱廠才發現很多以前看不到的價值。而現在又回到幸中傢俱廠,雖然在後端,但也可以明確知道前端的需求、能夠講兩端的語言,其實覺得更精彩、更踏實,也發現過去所做的每件事情如同點和線,有一天都會串在一起,連成完整的面。

 您的未來規劃?

中短期的目標是希望把幸中既有的品牌延伸為第二產品線,再來也希望成立副品牌,並和設計師、品牌或藝術家做聯名跨界合作,並多角化經營,讓幸中的品牌走入國際。另外最重要的是進行建教合作,培育人才很重要,我出國讀書時發現國外有很多業界與學術的結合,而我們擁有豐富的資源,應該要多做這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