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演藝圈的藝人生態開始談起,姚謙分享對於直男的觀察。

#CARRYCOACH_STREET.jpg

(圖片/Coach提供)

在文藝需求和回歸生活空間的大眾需求,大都還是以生物內在思考、或抒發而成的軟性訴求,一直為不變的大主流;特別在通俗的音樂、文學、藝術圈裡,以我較親近與密集觀察的流行音樂圈和相關的平台,我最明顯的感受是:表現上陰勝於陽的狀況,所謂陰勝於陽並非女性多於男性,而是訴求方式,其中包含了近期常見的中性化(無論男似女、或女似男)。大多數的文化作品都比較傾向軟性情感的訴求,即使演唱者是男性;這樣的狀態也漸漸反映在大多數因應商業所發展的各種訴求作品上。接著我想分享的是在直男為主體的大結構裡,這幾年也有了變化:政界、商界一直藏在背影裡默默影響的女性,也漸漸以自己的名字站到亮處,掌握實權和表達自己觀點的近代,雖然這仍是少數而且時長不會久到動搖直男大佬們,不過這現象也表達了對位思考的能力已經普及到文明較進展的部分大眾裡了。文化圈更是如此,跨性別的表達或扮演早以潮流的姿態向群眾提出差異觀點的方法。

 於是,在這軟性與女性審美強大的文藝圈裡,首先是在商業渠道為最直接與即時的呈現新的進展,我覺得趙雷的成為一時聚焦就是一種表現,更多的商業趨勢而非文化趨勢:就像近年來每隔一段時間「直男的脆弱」的表演是商業上被需要的,特別是在只有顯示歌舞昇平為唯一審美表準的音樂真人秀裡;華麗、大聲地演唱來彰顯精湛歌藝,配上大場面人潮歌舞場景,仍是唯一的去處時。只有敏感的少數細心之人知道勇敢的突破領導、廠商雙鉗,推出一回清淡、直率小格局的內容,幾乎每次都不會失望的贏得全局。趙雷、李榮浩、老狼、李健就是每隔一段時間出現的「直男型」歌手,從外觀大部分都不是強壯的直男,甚至是脆弱的;音樂性上也是一樣,都不適檯面上的主流。但是「脆弱的直男」已經是文化產業每隔一段時間不變的檯面上需求,縱然不宜常態性的歌頌,都是短時間在眼前怒放然後又隱藏在幕後繼續淺移默化,舞台還是會還給天后、暖男天王、小鮮肉的主權裡,但是商業價值一直都是扎實的存在著。我記得,幾年前特別打動大家的是宋冬野、許蘶與朴樹也是這類型音樂人,只是此刻他們融入華麗舞台的適應度仍未達到銜接點。

 從趙雷現象我的想像猜想的,其實這是在反應一些事情:文化本質應該是多向性並存的,然而在各個強勢壓抑下,而爾冒出的聲音,都應該是值得我們為下一步思考得重要參考,絕不是步調一致地跟進,當大家集中在一種審美時,另外一個聲音的興起是必然的;在文化產業上,數據並不代表是唯一的真理。音樂多樣性的存在,更大的需要依賴是在創作本身和恰當的空間;新的創作、還是被渴望的需求。趙雷《成都》的順風是在對的時機出現,也促使我們再回頭看音樂網站上的曲目中,還是有許多類似趙雷的歌手,他們一樣優秀。相對的,搖滾樂、電子音樂,甚至更多新型態還不受矚目的音樂裏的音樂人,也是一樣的。

 我想「脆弱的直男」絕對有他存在的道理,可以以生物性與趨勢的科學性去解釋和推斷,尤其當這個世界強壯仍在強權直男掌控的時候,特別是以網路和通路起家的富豪掌握著世界財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