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Photo by Pixabay

觀察日本人每人的民間消費會發現,從90年代後半開始幾乎是停滯狀態,但人口卻已經開始減少,高齡化持續進行。這就是日本的現狀。

日本有1700兆日圓的個人金融資產,其中大半為60歲以上的人所持有。安倍晉三首相不斷催促財經界提高勞工薪資,但再怎麼搞錯重點,也該有個界限。如果想刺激消費、提振景氣,就應該提出能讓富裕高齡者安心花錢的政策。

日本的高齡者就算有錢也不花,原因出自於他們過去所受的教育。

日本是欠缺資源的國家,必須先從各國進口原物料,進行加工以提高附加價值後再出口,出口所得的利潤再用於購買下一次的原物料,日本只能靠這種加工貿易來生存。二戰後的日本政府抱持這樣的想法,建議民眾要有「不勞動者不得食」「不浪費、勤儲蓄」這種拼命工作、努力儲蓄的概念,這樣政府就能將這些錢以低利息借貸給企業,達成比例分配的戰略。

在這種時代長大的人,骨子裡認定錢只能存到銀行或郵局裡,無法想像什麼是為自己花錢。離題一下,農協系的農林中央金庫被稱為是世上最強基金,因為它什麼都不用做,從事農業的人就會不斷把錢存進去。有個詞叫「貧農」。住在都市裡的人如果身分是農民,大家都會誤以為他們很窮,事實上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他們是很有錢的。現在從事農業的人,來自農業的收入占總收入的15%不到,但只要被政府認定為是從事農業工作的農民,就有許多好處。首先,若從父母那裡繼承到遺產,只要在20年內從事農業工作,就免繳遺產稅。

什麼樣的工作會被認定是農業呢?

例如:在自家院子裡種幾棵栗子樹,再將收成的栗子賣出去,只要收入一年達10萬日圓以上,就算是傑出的農業從業人員了。此外,還有許多費用是由政府經費支出,例如:只要是一台能夠裝載貨物的車子,不論是買車費用或油錢都可以由經費支出;跟家人一起去夏威夷旅行也是,只要抽個半天去鳳梨園巡察,費用就能算到經費裡。如此這般,只要擁有農業從業人員的資格,就等於產生「有閒錢」的機制。只不過畢竟是日本人,就算有錢還是不會花,而是乖乖存起來,因此,農林中央金庫持有非常龐大的財產。

Tatler Asia

面對不消費的「低欲望社會」毋須悲觀

不花錢的不只高齡者,年輕人的消費意願也變低了。不買房不買車、結婚要花錢所以也不想結了,這就是現在日本年輕人的實際狀況,也就是說,他們的「欲望」非常的低。新進員工也幾乎沒有人的未來目標是當上社長。大部分的人都表示不想升到課長以上的職位,跟我經歷的年代相差非常大。我把這樣的日本現況稱為「低欲望社會」。

安倍首相現在還不斷公開放話再兩年(至2017年)要將GDP(國內生產毛額)成長率提高到2%的,好像還完全不懂這樣的事實。現在的世代想的是「為什麼一定要成長?現在這樣有什麼不好?」所以再怎麼鼓吹GDP要增加2%,也不會有效果。其實年輕人的欲望會低落也不是不能理解。日本是很不可思議的國家,明明二○年來成長一直走低,但失業的人卻很少見。以年輕人的失業率來說,葡萄牙高達四○%,但日本卻沒有這麼嚴重。也就是說,日本人對於低成長的社會已經非常習慣了。

在這種國家想擁有更多的消費者並不簡單。當然,就算是低成長,若能產生結構上的變化,消費者仍可能大幅增加。只是,其他有人口紅利、市場越來越大的國家機會自然會大上好幾倍。為了對抗美國總統川普緊縮外國人工作簽證的政策,加州蠢蠢欲動想要獨立。美國原本就是個移民眾多的國家,加州的移民比例尤其高,其中又以矽谷為最,因此加州是反川普的。

來自世界各地充滿雄心壯志的人們前往加州工作,這些野心勃勃的菁英們平均年收入是15萬美元以上。另一方面,在總統大選中支持川普的中西部窮苦白人,年收入只有5萬美元。也就是說,川普的支持者在美國是「競爭中的輸家」。因為1980年代的雷根改革,美國的通訊、運輸和金融三大產業出現爆發性成長。金融和運輸業以紐約為中心分布在東海岸;通訊業則集中在加州等西海岸。只有位於正中央的鐵鏽地帶(生鏽的工業地帶)居民沒學到新技術而被棄之不顧。他們就像川普總統說的,並不是被中國搶走工作,而是在美國國內就輸掉了比賽。

因此,川普想對中國進口貨品增加50%關稅是大錯特錯的政策,如果真的執行了,沃爾瑪(Walmart)或好市多等企業很可能會倒閉。日本的索尼(SONY)或本田(Honda)就是進軍美國而提高知名度之後,再將產品賣給美國人,但中國卻沒有這樣的企業。沃爾瑪或好市多從中國企業以低價買進產品,再於美國銷售。川普說中國企業賺了許多黑心錢,但請別忘記,也多虧這樣,年收五萬美元以下的人們才能生活。

由於全球化的發展,企業可將世界各地的廉價產品帶回自己國家,成本因而不會上漲。如果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全換成美國國內製造,就會導致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Cost-Push Inflation),售價會變成現在的兩倍。而受到最大影響的就是支持川普的窮苦白人。身為房地產商人的川普連這麼簡單的道理都不懂嗎?

另外,川普還要鴻海精密工業的郭台銘董事長在美國生產iPhone,這也是極不合理的事。iPhone在中國成都進行最後組裝,那裡的員工有一百萬人,但想在美國找到一百萬名藍領階級人士卻不可能。現在美國的失業率約5%,已經接近完全雇用了,在這種狀態下,想招聘一百萬名員工,就算找來酒鬼或嗑藥的人一起總動員,也湊不到這個數字。日本跟美國就是這樣,都是由完全不懂當下經濟狀況的人來治理國家。

Tatler Asia

智慧型手機普及、電商發達、AI進化;人口少子化、高齡化、不婚晚婚化
消費兩極化、低欲望社會常態化;生活多樣化、個性化、高度化……

在這樣的趨勢下,該如何改變經營策略才不致被淘汰?

本篇文章、圖片皆由出色文化提供,全文摘自《未來消費新形態》一書。

Top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