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位於宜蘭慈心華德福學校這天,多日的陰霾突然放晴,學童們在這一所沒有圍牆的校園裡嬉戲奔跑,讓慈心華德福創辦人張純淑不禁感性說道:「我創立幼兒園一眨眼已經來到了42年頭,幾十年來,家長們對於孩子的共同期待其實很單純,就是健健康康,快快樂樂。」

而這八個字一路實行起來並不容易,特別是在台灣這樣重視考試與成績的主 流教育體制下,至今,慈心華德福是台灣第 一所以教改實踐腳步完成 12 年制的華德教育 實驗學校,不僅提供幼稚園、國小、國中與 高中的課程規劃,師資陣容達 100 個,學生 數達 1000 個,且自5 年前已有高中生陸續畢 業,其中更有兩位已自大學畢業回校服務。

張純淑首先談起辦學的源起:「我原本是小學老師,在我的小孩要上幼稚園時,才開始 思考師長給予的教育是小孩真實需要的嗎?」 因此,為了讓學童能夠快樂地學習,她獨步 全台引進奧地利哲學家 Rudolf Steiner 以人類 的意志、情感與思考三面向所設計的華德福 (Waldorf)教育制度,其特色在於不為學生 不打分數,也沒有制式化的課本,且在教學經 過融入大量的藝術、體能與探索活動,以及重 視家庭參與的社群文化活動,此外,也招募了 許多世界各國的國際化師資陣容,讓孩子擁有 豐富的學習環境:「華德福教育的可貴之處在於於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讓老師的專業被養成,家長能夠理解並且支持教育理念。」

事實上,華德福從歐洲開始發展,且目前在許多先進國家行之有年,而當初張純淑在台 推展時困難重重,也面臨不少挑戰,像是籌備 的資金不足,因此必須募款辦學,為此,她甚至賣房辦學,不過,讓她堅持下去的動力則是來自於家長的正面回饋:「因為強調融入家庭 對於學校的參與,慈心也形成了特有的社群文 化,就有家長感動地表示,原本家中成員稀 少,但因為孩子唸了華德福學校,多了很多兄弟姊妹。」 而針對特殊兒童的融合教育,慈心華德福不同於主流的教育制度,也給予這些學童提滋 養與發展的空間,張純淑說道:「特殊兒童 在此找到自己的興趣與自信,因為被包容與支持。」她舉有一名患有妥瑞、自閉與情緒障 礙的八年級學童為例,「華德福的教育讓當時 來校巡查的督學非常感動,因為對於特殊兒童 的生命樣態在華德福的教育是被接受的。」

張純淑已屆 70 歲,思考了三個月後今年決定退休,即便如此,她仍然心繫教育:「希望協助幼小孩子或年輕家庭,讓家庭教育與文化再復甦,這是我想持續去做到老的事情。」可以想見的是這位教育推手不論在人生的任何階段都會散發自身的熱能,並持續為台灣這片土地展現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