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至法國巴黎數次,姚謙抒發諸多個人的獨到觀察。

(圖片/姚謙提供)

每回旅行都像看過一本書或寫完一首歌,促成了更多內心活動的經歷;這麼多年來終於一點一點的瞭解了旅行的意義,就如同我慢慢的從閱讀裡整理出閱讀的原因,達到什麼目的不是第一要素,更多的是經歷的感受上收獲。寫一首歌也是一樣的,從前寫歌是為了得到別人的理解,現在更多是為自己留下對於生命中經歷的事物領悟的過程。閱讀是這樣子的、旅行也是。

上個月又去了一趟巴黎,雖然去過幾次巴黎,它像是一個相隔一段時間才會見面的朋友,幾次去巴黎的經驗綜合了夏秋冬不同的經驗,每回都有不同的感受。這回去巴黎前在瑞士巧遇一位長住巴黎的朋友,他酷愛古書,在他眼中巴黎是尋找各種古書的好地方,透過古書閲讀可以讀到許多數位時代所遺漏的資訊。十年前我也在奧賽美術館附近發現了幾家連挨著的古書店,在古書店裡那充滿著圖書館般的寧靜與莊嚴,是一般書店找不到的對書的尊重感。

這回去巴黎有更大的動機,是這兩年對於西方古典藝術的好奇和閱讀後,想重遊「奧賽」、「羅浮宮」再對照一次,把過去只聚焦印象派的眼睛轉向十六、七世紀的洛可可藝術。去巴黎前,看到一位朋友在臉書告知地鐵遇到了小小的意外,讓我這次行決定避開地鐵改由徒步,這倒意外地給了我新的經驗不同以往。徒步於巴黎與過往搭計程車或地鐵不同,忽然覺得這個城市沒有想像中大。也因為是行走所以可以更清晰的看著這個城市,特別是人和各種人旁邊的事物,我在微信上是這麼記下到巴黎第二天的心得(從好山好水好寂寞,到好髒好亂好快活。(橫㧗)C'est la vie !)第三天的心得(印像中巴黎有三多:海報、遊客、狗屎。後者明顕改善,前者依然精彩,我還是過客。 )

忽然發現這個城市在相隔幾年之後變化的細節,許多人真真實實的生活在這裡,不是演電影,所以它本該擁有生活中存在的髒亂與混亂,混亂的生活才是真實的生活,而真實是一種需要去體會後才能發現的美。我們可以在許多文章或歌曲中去閱讀著別人的生活,在自己書寫的歌中表達感想,那些美好都是從混亂的生活裡中粹取來的。行走把許多看到的單面組合而成,不再只是浮光掠影的直線。這趟巴黎最深刻的印像是在橘園美術館再看莫內的「蓮花池」:兩個環繞著四面牆的蓮花著作。這次卻意外看得更明白,突然知道人在中年時看世界的方法,應該改個態度,就像眼前莫內用近中年後大半生最大的力氣完成的這個著作,畫得不再只是那隨著光影變化的蓮花池,更多是用中年昏花的眼睛再一次看著屬於自己的世界。我的微信記下了當時的感想(中年後才明白莫內是前衛觀念藝術家,一個世紀前己把流光溢彩與老眼昏花交輝得無與倫比了!)。現在看來那幾天的巴黎,每天都可以寫成一首歌。

剛下飛機到巴黎第一天我的記述是這樣(從今天起,做一個每天吃馬卡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