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一開始就不大平順,人類正在經歷一場名為COVID-19的世紀浩劫,宛如好萊塢出品的瘟疫恐怖片,你我卻是其中的主演。而與中國不論地理位置、經貿往來都甚為密切的台灣本應難逃此劫,卻因為上有決策果斷、反應迅速的政府機關,下有謹慎配合的全國人民而建立了成功的防疫機制,不但疫情控制穩定成了全球模範,更有餘力支援各國的口罩需求。而除了台灣的陳時中、唐鳳,各國又有哪些防疫英雄呢?且看以下介紹。
Tatler Asia

1. 楊台瑩 美國藥廠吉利亞科學公司藥品開發與製造部執行副總裁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全球諸多醫藥研發團隊與機構,無不致力於研發能夠有效治療的藥物或疫苗,而由吉利亞醫藥(Gilead)所研發的研究用藥物「瑞德西韋」(Remdesivir),雖然目前僅作為「恩慈使用」(Compassionate use),不過它被認為是未來最有潛力治療新型冠狀病毒的藥物。而來自台灣、現任吉利亞醫藥藥品開發與製造部執行副總裁的楊台瑩,更是幕後的重要推手,畢業於台灣大學化學系,取得南加大有機化學博士學位的她,於1993加入吉利亞醫藥,負責該公司所有研究化合物與產品上市,更帶領團隊研發出全球首款HIV單錠藥物,從早期開發到推廣至市場,迄今已研發超過25種化學合成藥物,影響全球數百萬人。

2. Narin Hiransuthikul 流行病學專家

Tatler Asia
Above Dr Narin Hiransuthikul

Narin Hiransuthikul教授是泰國流行病學的頂尖專家,也是現任朱拉隆功大學的副校長暨「新冠病毒緊急應變中心」主任。Narin Hiransuthikul帶領團隊開發出一種快速檢測工具,能在15分鐘內篩檢出是否確診新冠病毒。這個試劑目前可以透過朱拉隆功大學的網站線上登記,約有5%的誤差率,Narin Hiransuthikul教授表示雖然快速檢測不能真的取代PCR檢測(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但有助於減少需要到醫院檢查的大量患者。

3. 張文宏 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的感染科主任

Tatler Asia
SHANGHAI, CHINA - APRIL 02: Professor Zhang Wenhong, head of Shanghai COVID-19 Medical Treatment Expert Team attends a live video streaming webcast about prevention of COVID-19 on April 02, 2020 in Shanghai, China. Zhang Wenhong, the head of the center of infectious diseases, Huashan Hospital of Fudan Univerisity, has shot to fame in China during the coronavirus outbreak for his outspoken, down-to-earth talk about the disease. He is also a main author of the boo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OVID-19". (Photo
Above Photo: Getty Images

隨著疫情爆發,恐懼與未知也同樣在空氣中蔓延,前線醫生要對抗的不僅是病毒本身,更肩負了傳遞專業醫療知識、建立防疫守則,與指引民眾方向的重大責任。面對這樣重大的公共事件絕非易事,但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的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醫生「張爸」,自新冠病毒疫情發生以來,因簡單直白的疫情解讀、獨具幽默的抗疫金句,在網路上爆紅,成為抗疫期間最紅「刷屏王」。
 
網友瘋狂轉發起張文宏醫生的抗疫金句:「你在家裡不是隔離,是在戰鬥啊!你覺得很悶,病毒也給你悶死啦!」、「『悶』住病毒,就是為社會做貢獻。」張文宏醫生主張企業家們的貢獻,就是在員工隔離期間照樣發配薪資。同時他也提出了復工指南:「防火防盜防同事!」,在張文宏醫生的金句下,人們漸漸從極度焦慮的情緒中回神,並開始冷靜地遵照此方針生活。
 
古訓有云:「下醫治病,中醫治人,上醫治心」,從疫情爆發之始,張文宏醫生就展現了穩定人心的魄力,不論是透過他的微信公眾號、公開演說或直播訪談,張文宏醫生捨棄艱澀的醫學語言,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大眾介紹此次的疫情醫學常識。帶有權威性的理性發言,為緊張、困惑的大眾帶來解答與情緒的舒緩。
 
張文宏醫生沒有預期自己會在網路上爆紅,也無意經營此道:「我的責任就是告訴大家事實的真相,因為只有讓大家都了解新冠病毒,我們才能控制住情況。當新冠大幕落下,我自然會非常Silently走開,你再到華山醫院來,你也很難找到我了,我就躲在角落裡看書了。」

4. DATUK DR NOOR HISHAM ABDULLAH 馬來西亞衛生總監

Tatler Asia
Above Photo: Bernama

衛生總監諾希山每天下午會透過電視直播向全民彙報疫情,也會在他的Facebook、Twitter帳號上發佈最新消息更新。醫學專業出身的諾希山在鏡頭前的表現冷靜、專業,開誠佈公的態度贏得人民信賴,並消彌大眾的不安。
 
諾希山因為此次抗疫,被網友推崇為「國民英雄」,但他對此輕描淡寫地回應:「焦點並不在我,現在最重要的是整個國家必須團結一致,阻斷新冠病毒的傳染。」

5. 吳培燊 Casetify創辦人暨執行長

Tatler Asia
Above Wesley Ng

消毒手機可能是我們最常忽略的一件事,不過我們現在應該養成這個習慣。研究顯示我們每天會觸摸手機超過2,600次,而新冠病毒在光滑的表面上能存活長達數小時。為此,香港新創公司Casetify推出了一款紫外線消毒器,利用無輻射光線殺死手機上99.9%的細菌,而這也是#CasetifyProtects計畫的一部分。
 
Casetify創辦人暨執行長吳培燊表示:「其實Casetify很早之前就已經在開發及測試這款紫外線消毒器,只是一直還沒發布。」他補充說,鑑於目前的情況,他知道這項產品問世後,不僅可以安全地消毒你的科技產品,還能回饋社會。「我們想保護那些需要協助的人。如果我們能夠更快做到這一點,我們能幫助的人就越多。」
 
這項計畫的所有收益將捐給全球捐贈網(GlobalGiving)上的冠狀病毒救助基金會(Coronavirus Relief Fund),該基金會旨在派遣醫療救護人員和提供物資至全球有需要的社區。吳培燊說:「作為一個全球品牌,我發現一件很重要的事,那就是你必須與一個擁有豐富社群網路的組織合作。」

6. Rashvin Pal Singh Biji Biji Design集團執行長

Tatler Asia
Above Photo: Khairul Imran for Tatler Hong Kong

Biji Biji Design集團執行長Rashvin Pal Singh目前已經收到五間公立醫院要求生產50,000個面罩的訂單,現在正在試圖聯繫能夠提供耗材的廠商,例如雷射切割機、3D列印機,以及其他生產所需的必要材料。
 
「正當我們致力於減緩新冠病毒的傳播速度時,我們的分工生產計畫已經吸引了許多合作夥伴,以協助供應、運送及生產醫療設備。這個由馬來西亞人組成的社群團結一心,以確保冒著生命危險在前線奮戰的人能獲得最好的防護。我們每天都會收到更多的醫療設備訂單和請求,因此我們需要所有人的全力支持,以確保能滿足一線人員的需求,而當務之急是每個組織都要重新思考它們與這個新世界的關聯性,並持續以審慎的態度與團結的力量來培育及保護它。我們滿心期盼想做出改變,而這勢必會讓我們在接下來的日子保持警惕,因為我們開始思考該如何重建我們的國家、鄰國,以及整個世界。」Rasvhin Pal說道。

7. 陳炳耀 Grab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

Tatler Asia
Above 陳炳耀

每天服務數百萬人既是特權也是責任,尤其是面對當前的危機,由集團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領導的Grab,正在處理來自八個東南亞國家的挑戰。
 
By Jamie Nonis
 
在東南亞地區開始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後,東南亞首屈一指的應用程式Grab(已從共乘平台轉型為餐點外送、保險和電子支付服務等多元服務平台)一直在推動各項計畫,希望能幫助底下擁有超過900萬位微型創業家(包括駕駛、送貨員和合作商業夥伴)的社群度過這場流行病危機。
 
該集團的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陳炳耀說,為了舒緩合作夥伴因為「新冠肺炎所造成的高度財務焦慮」,率先推出多項救濟計畫。Grap公司針對受到病毒感染的駕駛夥伴,擴大經濟援助和租金豁免,而對於健康的駕駛,除了確保他們的健康狀況,也給予收入支援。這些資金有一部分來自Grab員工的捐款,另一部分則來自公司等額的捐款;此外,Grab也在該地區發送超過一百萬個口罩和乾洗手液,進一步保護其客戶和合作夥伴社群。
 
就在新加坡政府將疾病爆發應對系統(Disease Outbreak Response System Condition,簡稱DORSCON)升級至橘色警示的五天後,GrabCare服務面世了。據說Grab團隊花費不到72小時就開發出這項全新的隨選服務,讓新加坡的前線醫療工作者能夠無需顧慮排班時間,隨時往返醫院,而該服務推出後不到12小時,已有2,000名駕駛註冊這項專門服務以表支持。
 
「當我們需要協助時,才知道誰是我們真正的日常英雄。我真心相信,我們的甘榜精神能幫助我們共度難關,因為我們懂得關懷彼此、凝聚社群。」陳炳耀在LinkedIn上說。
 
總而言之,區域支持計畫迄今已花費Grab接近4,000萬美元。強大的領導力正是我們度過如此巨大危機的必要條件,而在地的知名企業也站出來付諸行動。
 
陳炳耀表示:「這麼多的前線戰士每天都冒著生命危險,確保我們的城市能夠正常運作。即使我們的奮鬥精神備受考驗,但讓我們繼續關懷彼此、從中茁壯,攜手對抗新冠肺炎的威脅。」

8. Yong Poovorawan 泰國卓越中心(Center of Excellence)臨床病毒學主任

Tatler Asia
Above Dr Yong Poovorawan

家中有六個小孩、排行第四的楊教授Yong Poovorawan,今年69歲。學生時期跟隨了哥哥的腳步攻讀工程學,但在哥哥的鼓勵下改攻醫學,而後進入朱拉隆功大學醫學院。1972年Yong Poovorawan取得學士學歷,1974年拿到醫師執照,1984年取得泰國醫務委員會頒發的小兒科醫師執照,以及倫敦國王學院醫學院的肝臟部門研究員身份。
 
歸國之後,Yong Poovorawan取得教授資格,並於朱拉隆功大學的小兒科部門授課。這位現任泰國卓越中心(Center of Excellence)臨床病毒學主任,首度獲得國際關注是在2004年,當時他偵測到泰國H5N1禽流感病毒,加上其對基因序列的研究貢獻,獲得泰國研究基金(Thailand Research Fund)及泰國國家研究理事會(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的表揚。近期,他也發表公開演說,談論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集體恐慌的心理效應。
 
身為該領域的頂尖專家,Yong Poovorawan與泰國「高等教育、創新、研究及科學部」(Ministry of Higher Education, Innovation, Research and Science)及泰國紅十字會合作,提高大眾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警覺,並呼籲民眾冷靜遵守居家隔離和保持社交距離等防疫政策。同時他也推動研究新冠肺炎康復者的血漿,試圖從中找出重症患者的治療方式。
 
疫情爆發後,Yong Poovorawan多次在媒體平台上傳遞專業知識與意見。對他來說,培養新一代的醫學專家至關重要,他也表示自己也會持續不斷地研究、測試、尋找科學解答,因為現代社會將不斷面臨新型疾病,而下一個世代必須要對此有所準備。

9. TENGKU ZATASHAH IDRIS 馬來西亞慈善家

Tatler Asia
Above Photo: Kim Mun/Hopscotch Photography

Tengku Zatashah Idris以多項慈善社會運動聞名,像是由她發起的「#saynotoplastic 」(向塑膠說不)、「#zerofoodwastage」(食物零剩餘),不僅如此,Tengku Zatashah也會透過慈善機構Kechara Soup Kitchen捐贈食物給弱勢民眾,且同時是馬來西亞食物銀行的董事會成員。
 
當馬來西亞政府實施「行動管制令」,除了販賣日常用品的商店外,所有宗教場所及商業單位皆關閉,讓許多領取日薪的工作者無以維持生計。
 
「我們的目標是繼續提供食物給弱勢的社區,行動管制令讓食物的分配及運送變得相當棘手。」Tengku Zatashah說道。Kechara Soup Kitchen也開始修正他們的作業流程,包括縮短物流的運送距離,加入口罩、手套和清潔劑等防疫用品。
 
「我希望能幫助募資及引起相關政黨的關注。」Tengku Zatashah 說道,「很困難,但仍有一線曙光。我很感動有一些企業或個人開始主動聯繫,問說有什麼是他們能幫忙的。」

10. 何大一醫生 傳染病專家

Tatler Asia
David Ho, M.D. and Recipient of the First-Ever California Hall of Fame (Photo by Araya Diaz/WireImage)
Above David Ho, M.D. and Recipient of the First-Ever California Hall of Fame (Photo by Araya Diaz/WireImage)

何大一醫生正試圖藉由科學方法為此次疫情找到解法。1996年,何大一醫生因其對愛滋病的重要研究,獲美國《時代》雜誌評選為「年度風雲人物」。因此當他今年三月現身《彭博商業周刊》封面、標題大大寫著:「療法由此而解」(The Cure Starts Here.)時,人們皆對此寄與厚望。
 
何大一醫生是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艾倫戴蒙德愛滋病研究中心」的創辦人,也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的教授,他從二月開始負責新冠病毒的藥物和抗體研究計畫。這位愛滋病雞尾酒療法發明人,過去20年來,也致力於SARS、MERS和這次Covid-19等冠狀病毒的深入研究與預防。

Credits

圖片  

Getty Images

文字  

Lulu Tsai

文字  

Jamie Nonis

Top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