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特、細膩而精巧的敘事風格策展是丁春誠去年於ONE ART Taipei帶給大家的驚喜,也接連開啟各種藝術策展合作機會,卻因為疫情攪局許多勢必轟動的計畫被迫取消,然而隨著各方契機水到渠成,上個月於C-LAB都市美學公園再次以全新公共藝術策展- [AR]TW VIBES驚豔四座、更於短短12天創下80萬AR濾鏡使用次數的策展人丁春誠,將和我們分享本次策展心法。
Tatler Asia
Above 外型討喜的177為本次藝術行動計畫設計出來的高科技生物,設計概念是來自於日本的防疫妖怪阿瑪比埃獸,而粉紅色的燈光是最能讓人平靜下來的顏色。

我覺得一個好的策展人要洞悉人性,了解人性看到事情之後的心情、思考、想法,考慮到很多細節才有辦法把展覽變得更好。

- 丁春誠 -

Tatler Asia

綜觀媒體標題,提到丁春誠的報導還是難免提到外表與家世,其實在ONE ART Taipei的展覽報導開頭中編輯也花了一點點篇幅形容他的外表,這都不是壞事,但是隨著每一次與丁春誠深聊策展與想法,都會為那些標籤分散掉的一點注意力感到可惜。

每一次談話,編輯還是會對他源源不絕的能量與心思之細膩與周到感到驚喜,「不說」的總是比說的多,我曾問他:「這些考量與細節你沒有多說,觀眾會知道嗎?」他搖搖頭,意指不必什麼都說。其實不管是ONE ART Taipei的飯店展間到C-LAB都市美學公園,場域不管是大是小,都充滿了丁春誠的細膩與溫柔,讓每個走入展間的人都受到照顧與款待之感,倒也像是日式的設計精髓,看似簡潔而直觀,其實背後繞了千迴百轉的心思,只為了人與人之間可能發生的那些連結。

觀察近期兩檔策展,丁春誠對細節似乎有著莫名的追求,日常社群分享中也可以感受到他對自己相當嚴格而自律,但是面對新事物與日常待人接物時卻又能感受到他的心胸開闊與真誠善良,就像上個月的公共藝術策展- [AR]TW VIBES,細細感受,就像是不同面向的他:採訪時眼睛閃閃發亮、滔滔不絕的講述新的想法,採訪中神情輕鬆、聽到咖啡廳熟悉的歌曲時會跟著輕哼兩句,與高冷外型有些反差、溫暖可愛又總是不怕付出的他。

不管上個月你是否親自來到C-LAB都市美學公園參與丁春誠的公共藝術,也許在聽完他的策展心法時,也會感動於這樣大至時空,小至植物都被顧慮到的,對於環境、藝術、科技,甚至是生命的溫柔與心意。

1. 可以請您介紹一下本次策展2020 #COVID19DAILY藝術行動計畫- [AR]TW VIBES 的概念及靈感來源嗎?

Tatler Asia

我覺得藝術也要與時俱進,傳統去欣賞、觀看的一個模式已經太舊了。我每次看到一個人都會問他:「你上次看到一幅畫,被感動是什麼時候你還記得嗎?」我自己覺得畫作與年輕人的連結越來越少,所有東西都要全面性的往前到下一步,把一些未來展覽的可能性,用一種很輕鬆可愛、親切溫和的方式告訴大家,而所有的出發點都來自用「分享」為社會帶來一些正面的能量與親近藝術的方式。

2. 本次策展與以往不太一樣,請問與其他來自設計與互動科技的跨領域團隊的合作契機為何?

我們的另外一個策展人Joanna因為在ONE ART Taipei時看過我的展覽,因此邀請我當這次的策展人。當時她提出了AR這個概念,我就想,我從來沒有用這樣的媒介去創作或是去組合成一個計劃,聽起來很酷!而接下來的一切合作都發展得很迅速和順利,團隊中有人負責程式、有人負責美術,他們組合起來是一個強大的連結,且非常高效率和緊密。

當你投注很多靈魂在裡面,它就會變成一個是真的活著的展覽。

- 丁春誠 -

3. 可否與我們分享本次策展空間規劃的小巧思?

Tatler Asia
Above 循環磚上的雷射燈光裝置,是年輕藝術家 @piebeehsu 的作品
Tatler Asia

我的同事選定這個場地之後,我很常白天或晚上一個人去,因為我需要更多這個場域的天然與自然資訊,觀察它的樣貌會隨著時間如何改變,這就是為什麼會有Outdoor Yoga,當我坐在那邊時我感受到很強的能量,因次我想:「這邊能量這麼好我為什麼不在這邊做一些可以跟Spirit結合的事情?」

另外,我很強調一點是希望環境可以符合它原本的樣貌,這邊本來就有很多居民會固定在這活動,我不想去破壞他們的習慣,而是去符合他們。像是我大部分東西都是做圓的,因為公園沒有水平,所以東西都是做不規則的形狀來符合環境,又不讓植物很不舒服,包含標示擺放的位置我都希望它盡量被弱化,不要很明顯。以往大家會覺得公共藝術要看到明顯的作品,但我們換一個思維:展覽隨處都可以帶著走!只要進入到環境、掃QRcode,你馬上可以進入到我們想要傳達的事情、內容、作品和狀態。

 

Tatler Asia

4. 本次為期12天的公共藝術計劃,有什麼最難忘的部分?

有聽到幾個朋友的Feedback讓我很開心,例如我很喜歡的一個日本料理赤綠的Chef小野先生,每次我辦展覽他都會來看,他看完展回頭傳了一個訊息給我,他說:「這整個空間裡面充滿了你的溫柔。」我聽到就很開心,因為我很在乎每一個來看展的人的感受,我覺得好的策展人要洞悉人性與空間,需要觀察很多細節,所以我疲於奔命,這可能就是我熱情的所在,我喜歡可以一直跟很多人分享、接觸、交流的狀態,因為那可能是我找到一種去跟別人連結,或告訴別人我在想什麼的方式,而我沉醉其中。

5. 可否與我們分享參與本次公共藝術民眾的回饋?

Tatler Asia

其實滿多的!公共藝術面向的體驗者很廣,分佈各年齡層。你會聽到年紀大的朋友提出的問題,因為他們對AR並不是很熟悉,所以我們要花很多時間解釋IG、QRcode是什麼,再到AR的實際運用、怎麼玩,這是我沒有預期到的,但是我很開心看到長者有充沛的能量想學習新的事情、不想被這個社會給遺忘,想追上這個世界的進步。他們有學習的機會而我們也有與他們互動的機會,這是很難得的。

再來是小朋友,現在小朋友本來就很會玩這些東西,甚至玩「Double濾鏡」:拍完之後用另一個濾鏡再拍一次,就可以無限拍下去,我都沒想到可以這樣玩!其實小孩子也給我很多靈感,我覺得從他們的童言童語也可以鑽研出很多Concept,例如時間,小朋友對時間的觀念跟大人習以為常的不一樣,或有時小朋友說一些沒有被框架框住的言語,我覺得那是很奔放、很自由的想法,這些收穫對我來說很棒。

6. 展覽效果有在您的預期嗎之中?

Tatler Asia

這次的效果其實已經超出我的預期,我覺得一個展覽不可能做到完美,只能努力做到我們想表現出來最好的狀態,而這次我幫我的團隊打100分。他們真的太厲害了,在短短三個月完成了活動、展覽、製作、媒體宣傳。而這次AR濾鏡的使用次數很驚人,已經超過80萬,我們在幾乎沒有廣告的狀況能夠做到這個成績,我覺得非常不容易。我們的展覽場域最多大概300多人,五天估1500人,但放到網路上:75萬五,那是幾倍速的差距,在這個時代以新的方式來傳播想法、理念、作品,這樣是最快的,讓藝術主動來跟你互動,而不是在等待人自己產生什麼感受,舊式的方式可能是你要自己找到跟它的連結、進而產生情緒,才分支出很多感受,但現在不一樣,你打開這個AR濾鏡是有互動、有具體形象的,整個感受的流程大不相同。

Tatler Asia

7. 希望每個參與民眾帶走什麼樣的感覺?

Tatler Asia
Above [AR]TW VIBES! 在疫情發展下聚焦四大主題,從「AR」、「ART」、「TW」 與「VIBES」切入,由丁春誠、徐凡、徐蘋、徐加、徐薇、林俊翰、嚴堯瀚 共 7 位,來自藝術、設計及互動科技專業所組成的跨領域團隊進行規劃執行。

帶一隻177回家養吧!(笑),展覽的縮影就在QRcode裡,掃描完就可以帶回家,隨處都可以與人分享,這是我想要做的事情。而收穫我沒有期望太多,因為這是公共藝術展,我不希望很嚴肅,只是把一個清楚的、我想像的未來科技運用在展覽或者藝術上的表現。我想要改變、推動一些事情,所以每次展覽提出的概念、面向都很不一樣,讓大家抓不住我下個Project會用什麼樣的形式出現。這讓我自己很興奮,因為每次你來看展帶回家的感受都是不一樣的,喜悅的、科幻的、前衛,甚至接地氣的,大概也像很多面貌的我吧!

Credits

圖片  

丁春誠

Top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