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價上億的公益慈善家Yuri Milner,一生中有太多不可思議的巧合,讓他難以忽視小時候的夢想。Sean Fitzpatrick前往矽谷訪問Yuri和夫人Julia,了解他們終其一生探究的問題:「我們在宇宙中是否形單影隻?」以及堅持尋找答案的執著。

加州原本很可能會出現一座金字塔。1800年代末,當時已是加州首富的地產大亨James Lick從埃及法老王獲得靈感,渴望在自己離世後也能留下遺跡。吉薩金字塔長久以來不斷激發人類的集體想像,有些專家甚至假設金字塔是死後世界的發射場,設計來護送已逝君王的靈魂直達星辰。

Lick就像現代法老王,希望能長眠於自己的造物中,或許是期待他的靈魂也能踏上通往洪荒宇宙的永恒旅程。不過Lick一位太空人朋友說服他打消了念頭,轉而建議注資興建國際級天文台,為世界留下無私資產。

坐落於聖荷西(San Jose)漢彌頓山(Mount Hamilton)山巔的利克天文台(Lick Observatory)於1887年正式揭幕,擁有當時全球最大的折射式天文望遠鏡。可惜天文台落成時這位贊助人已經先逝;在天文台的基座處(前頁圖片中可以看到的厚重金屬圓柱)懸掛了一塊牌子,寫著:「James Lick的遺體長眠於此。」

Tatler Asia
Above 攝影/Austin Hargrave for Hong Kong Tatler

此前和接下來幾頁圖片中的夫妻便是Yuri和Julia Milner,他們是現代慈善家,贊助了利克天文台的其中一項計畫。兩人比翼雙飛、其利斷金,彷彿從最新《X戰警》系列電影中走出來的人物──他天生智力過人;她則是擁有超能力的女英雄。

Milner伉儷在全球科技圈無人不曉,Yuri看準趨勢,於初期便投資Facebook、Twitter、WhatsApp、Spotify、阿里巴巴與京東商城;並在俄羅斯科技產業正方興未艾的90年代扮演開路先鋒角色,為他賺進40億美元的財富,更在各大世界科技巨頭排行榜上佔有一席之地。他近來透過自己創辦的公司DST Global,進一步投資美團網和滴滴出行。

不過真正為他們贏得美名的是對於學術計畫的投入。作為「突破獎」(Breakthrough Prize)的創辦人,兩人致力推廣科學,除了透過頒獎的方式以外,也讓科學更加平易近人,從象牙塔走向一般大眾。Julia和曾為物理學者的Yuri將各方人馬都拉進來,形成龐大的人脈網絡,他們定期在位於加州洛思阿圖斯(Los Altos)的寬闊別墅舉辦聚會、播映科學主題的電影,以及令人料想不到地透過他們最喜愛的運動──羽球——和大家建立情誼。打羽球顯然已成為矽谷科技圈的社交禮儀,不過兩人對這項運動的投入可不是玩票性質,甚至找來美國奧運代表隊的中籍教練為他們上課。

Tatler Asia
Above 攝影/Austin Hargrave for Hong Kong Tatler
Tatler Asia
Above 攝影/Austin Hargrave for Hong Kong Tatler

突破獎共同創辦人是矽谷響噹噹的大人物:Facebook的Mark Zuckerberg和Priscilla Chan、Google的Sergey Brin,以及基因測試公司23andMe創辦人Anne Wojcicki,而最新加入的還有騰訊共同創辦人馬化騰。你猜想,匯聚這樣多企業精英,獎項想必擁有豐沛的銀彈支援吧?果不其然,突破獎每年表揚六位傑出科學家──四位來自生命科學領域,另兩位分別是物理和數學領域,每位獲獎人頒給獎金300萬美元,是諾貝爾獎的近三倍。

自2012年開始,每年於矽谷地標──建於本世紀中葉的現代主義建築「一號機庫」(Hangar One)——舉行隆重的頒獎典禮,並且同步進行全球實況轉播。Julia力邀好萊塢明星,Yuri則延請科技圈創業家前來,與科學家一同共襄盛舉,為典禮贏得「科學界奧斯卡」的美名。 

Julia說道:「誰是當今家喻戶曉的超級巨星?是好萊塢名人、運動明星和Instagram網紅,而科學家則從不是鎂光燈的焦點。說得直白一點,我們希望替科學家打開知名度,藉此讓科學也變得受歡迎。」

Yuri補充:「如果名人是衡量一個文明重視什麼的指標,那麼我們需要有更多來自科學界的代表,因為推動科學發展理當是我們社會的首要之務──或至少也該是要務之一。名人在現今社會擁有一呼百應的高人氣,如果科學家未能享有名聲,那麼他們想要傳達的訊息就不會被聽到,科學也就無法獲得公眾支持。」

Tatler Asia
Above 攝影/Austin Hargrave for Hong Kong Tatler

所幸Milner伉儷對於推廣科學普及化所作的努力漸漸發酵。2015年,基金會為青少年設立了「青少年突破挑戰獎」(Breakthrough Junior Challenge),優勝者可以獲得25萬美元的大學獎學金,指導學生奪獎的老師也可獲得五萬美元獎金,另外更捐出十萬美元給學校用於升級科學實驗室。本屆得獎者是來自克里夫蘭(Cleveland)的Ryan Chester,今年18歲,他榮獲家鄉別出心裁的表揚,「市長頒布命令,指定一年中有一天為『Ryan日』,藉此頌揚科學。像這樣的案例就是我們所期待的。」Yuri解釋道:「佳話遠揚,我們希望下一個世代的年輕人都能看到這個典禮。現在我們正考慮開枝散葉,為中國高中生設立專門的獎項。」

除了突破獎以外,Milner的基金會還贊助「突破計畫」(Breakthrough Initiatives),該專案的崇高理想,是解開他們心目中認為當今最難解的謎題:「我們在宇宙中是否形單影隻?」Yuri從小就對這個問題深深著迷。

1961年誕生於莫斯科猶太書香世家的Yuri,是以俄羅斯太空人Yuri Gagarin的名字命名,Gagarin當年更成為第一位登上太空的人。Yuri家裡藏書豐富,他小小年紀便浸淫在知識寶庫中,「甚至都還沒開始上學」。他最鍾愛的書是具開創性地位的《宇宙、生命、智慧》(Universe, Life, Intelligence),由蘇聯太空人Iosif Samuilovich Shklovsky所著(該書同樣吸引了美國太空人Carl Sagan的注意,出了英文版本。其後,Sagan因為電視節目《宇宙》(Cosmos)而紅遍世界)。

Tatler Asia
Above 攝影/Austin Hargrave for Hong Kong Tatler

Yuri對宇宙洪荒的熱愛引領他進入莫斯科國立大學(Moscow State University)攻讀理論物理學,後來成為與諾貝爾獎得主共事的物理學家。懷抱滿腔熱血的他,自覺能對此研究領域有更長足的貢獻,於是決心改變作法。1990年,Yuri前往美國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Wharton School)進修MBA課程,成為來自蘇聯而非移民身分入學的第一人。在20世紀末(也是千禧年的尾聲),Yuri已經把生涯重心移到網路產業上。

也就是在這個時期,某日,Yuri在莫斯科健身房的跑步機上偶遇隔壁高挑美麗的模特兒Julia Bochkova,來自塞爾維亞首都新西伯利亞(Novosibirsk)。兩人一拍即合,或許一方面也剛好因為Julia正有意轉換職涯跑道。她14歲時獲星探發掘進入模特兒圈,自此成為空中飛人,來去紐約、巴黎和東京等世界各大時尚秀。Julia剖白:「我在大約20歲的時候決定告別伸展台。由於已經累積了一些存款,讓我可以瀟灑離開,展開新人生。於是我搬到莫斯科,Yuri建議我在此學習攝影。」

Tatler Asia
Above 攝影/Austin Hargrave for Hong Kong Tatler

事後證明Yuri的建議十分明智,Julia優異的學習表現和師承知名藝術家的學徒經歷最終開花結果,在世界各地舉辦個展,並在2007年獲邀參加遠近馳名的威尼斯雙年展(Venice Biennale),成為最年輕的參展藝術家。Julia為那次展出創作了獨特的作品《點擊希望》(Click I Hope),成為「網路藝術」裝置藝術的先驅之一。作品在巨大觸控螢幕和網路上顯示50種語言的「我希望」(I hope)字樣,邀請觀賞者在詞語滑過螢幕時觸碰以自己語言寫成的那一個,觸動即時計數機制。儘管這件作品創作於Milner伉儷設立基金會之前,卻在冥冥中預告了貫穿「突破計畫」的宗旨:堅定的期望,以及尋找太空生命的偉大計畫。

兩人的工作和崇尚理性邏輯的科學真理如此密不可分,人生境遇卻遇到一連串不可思議的巧合。當他們在2011年帶著孩子從以色列特拉維夫(Tel Aviv)遷居矽谷時,以一億美元買下位於洛思阿圖斯小丘頂的別墅。別墅中配備各種先進科技,包括影音螢幕天花板(通常播放著超新星恢弘炫目的畫面)以及每間臥房裡的大尺寸電視,電視轉到國家地理或Discovery,儘管常人往往視為催眠節目,卻是Yuri最喜愛的頻道。兩人買下別墅時不知道的是,原來這幢丘頂宅第與探索外星文明的塞提計畫(SETI),以及1984年成立的塞提研究所頗有淵源。建於2003年的別墅,有部分土地的前任地主是Hewlett-Packard首席工程師兼塞提研究所理事會成員,他身後將土地捐贈給塞提助其繼續追求使命。另一個巧合是,第一屆的塞提大會是在1961年召開,Yuri強調那年正是他出生的一年。

Tatler Asia
Above 攝影/Austin Hargrave for Hong Kong Tatler

Yuri認為現在正是投入尋找外星生命的最佳時機。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克卜勒(Kepler)太空望遠鏡在2009年升空,告訴全世界宇宙中的行星數量遠比我們原先設想要來的多。Yuri說道:「他們發現太空中有好多星球,而且基本上幾乎每顆類似於太陽的恆星都有一顆行星繞著轉,就像我們的地球一樣。換句話說,光是在我們所處的銀河系裡就有百億顆類似地球的行星,而在目前已知的宇宙中還有千百億個銀河系。千百億乘上百億,得到的便是超級龐大的可能性。幾年前我們還沒有這些認識,而現在我們知道了。」儘管談的是規模令人無從想像的宏大概念,他的口吻卻顯得一派稀鬆平常。

Milner伉儷資助的「突破聆聽」(Breakthrough Listen)計畫,希望借力世界上最精良的天文望遠鏡──從加州的利克天文台到西維吉尼亞州的綠岸天文望遠鏡(Green Bank Telescope)和澳洲的帕克斯天文台(Parkes Observatory),從那成千上百億的行星中尋找外星文明存在的跡象。

負責天文台營運的通常是學術機構,他們對於基金會雪中送炭求之不得,欣然出借儀器以換取資金挹注,尤其「在過去這幾年,我們對於計算外星生命存在與否的概率和可能性已有長足進步,也因此愈來愈難以相信我們是宇宙中的唯一特例。當然這不無可能,只是機率已經比幾年前降低許多。」

批評外星生命論的人根據的理論其中之一是所謂「費米悖論」(Fermi Paradox):假設外星文明勢必存在,那麼為什麼我們至今還未遇見任何外星人?有些人認為這是因為先進文明──包括外星文明──可能自招毀滅。觀之人類近代因核子衝突引發的威脅,此論調不無可能。那麼,在現今全球情勢緊張的政治氛圍下,Milner伉儷如何看待自己?

Tatler Asia
Above 攝影/Austin Hargrave for Hong Kong Tatler

Yuri回答:「我們將自己視為全球化下的產物,我們生於俄羅斯,我來自猶太家庭,Julia則來自基督教家庭;她在歐洲和日本開展模特兒事業,而我曾在華頓商學院念書;我們的孩子在以色列和美國出生;我們定居矽谷,有時也待在亞洲;因此對我們而言很難真的建立歸屬。我們把全球看作同樣的文明,你若細看我們的計畫,可以發現全都將地球視為一體:我們在尋找的是地球之外的外星文明。而且假如我們成功和外星文明通訊,我不認為我們還會分國家。我們不會談選舉,而會談是什麼使我們成為人類。千年後我們會成為同一個世界;順道一提,和宇宙140億年的歷史相比,千年不過在轉瞬之間。」

Yuri的太空夢中,最叫人驚歎的是耗資一億美元的「突破星擊」(Breakthrough Starshot)計畫,在驚人程度上遠遠超過James Lick未能蓋成的加州金字塔。突破星擊計畫將研究打造數千奈米大小太空船的可能性,太空船實體小得就像微晶片。這些超迷你太空船將能射入太空,朝半人馬座南門二星系(Alpha Centauri)前進,此星系與我們所在的太陽系最相似,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當迷你太空船以1/5光速的超高速穿越星體時,將同時透過感測器捕捉資訊並傳回地球。整趟旅程耗時約20年,而資料回傳則需時四年,科學家期待這些寶貴資料中會包含關於外星世界的訊息。發射晶片所需的雷射科技尚在研發中,然而光陰不等人;Milner伉儷希望能在一代人的有生之年內,接收到來自半人馬座星系的資訊。

就像James Lick一樣,兩人或許無法親眼見證使命達成,不過正如Yuri所言,這項成就本就是肉眼見不到的:「雷射光不僅止於向半人馬座星系送出探測訊號,計畫在未來還會持續下去。在精密計算的過程中我們意識到,突破星擊計畫最了不起的一點是,這道光束將會是人類文明第一次打造出能夠穿越全宇宙的技術。換句話說,假如100億光年之外有另一個星系,那麼百億年後該星系上的生命將能接收到我們發出的訊號,進而得知人類文明的存在,就算屆時人類已經滅亡也一樣,這將是我們身後永不會抹滅的痕跡。如果我們把人類所有知識都編碼並寫進那道強力光束裡,那麼它將成為地球文明留給宇宙的最終遺產。」

想知道更多關於突破獎,請點閱 Breakthrough Prize.


Credits
Photography: Austin Hargrave | Styling: Tara Nichols | Hair and Make-up: Lisa Strutz | Producer: Joe Daley | Location: Lick Observatory, California

Top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