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內三大公立美術館之一,同時也是全台第一所由公立轉型為行政法人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於今年十月完成三樓展覽室空間改造,串連了觀眾、作品、空間三者之間的對話。改造計畫由禾磊建築吳明杰建築師擔綱,同時於照明設計總監林靖祐操刀下,採用科技節能的擴張網燈具、光膜系統打造新型態展覽空間,空場首度開放,美術館之友會會長暨雄獅董事長夫人劉如容、信源企業董事長楊麗芬也到場參訪,體驗尚未有展品進駐的光感空間,10月26日館慶將正式啟動《South Plus:大南方多元史觀特藏室》,開啟人們對於美術館的多方想像。
Tatler Asia
Above 左起:楊麗芬、劉如容、李玉玲、吳明杰、林靖祐與蔡世鴻。

發表當天,在方圓之間室內樂團總監蔡世鴻的悠揚樂聲中,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李玉玲表示:「希望讓美術館能成為相互激盪、有表情的文化載體,」她同時說明了2017年高美館轉變為行政法人制,希望不僅是行政上的變革,更是機構的重大啟動。本著新型態的美術館展覽思維,一改90年代美術館初建時的崇高形象,如今21世紀現代的美術館,卻是與民眾拉近距離,「很輕鬆地走進空間,更重要的是一個 Engage 參與,」民眾能因此被激發,「空間對藝術家而言,也可以成為啟發的能量,透過與空間的對話,進行進一步的創作。」

Tatler Asia

此次改造的三樓300-304展覽室,延續2018年改造一樓104-105展覽室的策劃概念,一改以往固定燈軌的方式,燈光設計師運用智慧操控系統,控制展場中燈光的亮度,如同舞台效果般地從漸明到漸暗,精準呈現作品所需的視覺效果。此外,展覽空間也克服原有的格局,能有更多的延展與對話,藉由更人性化舒適的走逛方式,並採用木質地板輔以吸音、防震功能,以期降低參訪者的腳步聲。

長期來,高美館一直致力「南島藝術」,重新架構文化的定位,近兩年更提出「South Plus 大南方多元史觀」概念,嫁接西方思維,再來觀看自身的創作價值,並創造出一個對話的平台,意圖做出翻轉,將高美館從地理位置的南方概念,轉化為全球語境下的南方概念。《South Plus:大南方多元史觀特藏室》透過該館典藏1930年代至1960年代(含)前之作品,三樓展覽室改造後特別設立特藏室,讓典藏文獻及檔案等更被突顯,透過常態式典藏展,讓市民逐步認同美術館,同時透過藝術累積更多的圖像記憶。李玉玲館長同時表示:「讓市民與訪客能在高美館玩一整天,打造藝術生態,讓美術館除了是城市改造的發電機,並且是最美好的存在。」

Credits

攝影  

趙宇(禾磊建築)

圖片  

高雄市立美術館

Top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