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土耳其當前仍實施鎮壓,社會與政治情況仍舊動盪不安,或許正因如此,伊斯坦堡正興起另一股回歸風潮,亦即透過九月開幕的國際當代藝術展覽——第 15 屆伊斯坦堡雙年展——突顯的文化重生和文藝復興。

伊斯坦堡.jpg
Doris Salced於第八屆伊斯坦堡雙年展的作品,在兩棟城市建築物之間堆疊了1,550張椅子。攝影/Muammer Yanmaz

法國作者暨政治家 Alphonse de Lamartine在19世紀曾經說過:「如果只能看這世界一眼,那就看君士坦丁堡吧。」鄂圖曼帝國的首都曾經是當時全球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但在過去一個世紀以來,鄂圖曼帝國已經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而殞落,國際上對伊斯坦堡的認知,普遍以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Orhan Pamuk 一句話總結:「一座廢墟之城,充滿帝國斜陽的憂傷。」

然而,伊斯坦堡在本世紀稍早經歷了戲劇性的復甦,且突然列入所有人的願望清單中;在2013年獲選為歐洲最佳旅遊目的地,並且在《紐約時報》年度「52個必去地點」名單中名列第十名。頂級酒店包含Shangri-La、Raffles、Soho House與St Regis等陸續開幕,新開幕的咖啡廳和精品店都讓加拉塔(Galata)重獲新生,而高端藝廊及時尚精品也入駐尼桑塔希( Nisantasi )精華區,在貝伊奧盧(Beyoglu)一帶,電影院、現場音樂吧和藝廊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出現,而卡德科伊(Kadikoy)和莫達(Moda)則充滿了時髦餐飲、獨立書店、黑膠唱片行和酷炫的刺青店。

然而,這一切卻突然嘎然而止。一系列的恐怖攻擊和 2016 年夏季的未遂政變,使得總統 Recep Tayyip Erdogan 進行殘暴鎮壓,而讓土耳其陷入一片混亂。根據土耳其文化旅遊處所述,觀光客數量急遽減少了三分之一,而許多公司也關門大吉。在我造訪蘇丹艾哈邁德(Sultanahmet)時,聖索菲亞大教堂、托普卡匹皇宮和藍色清真寺所在地等完全不見人潮,不需要排隊。而到我三年前參觀大巴扎時遊客摩肩擦踵,此刻也幾乎空無一人。

伊斯坦堡4.jpg藝術家和藝術機構已經入駐伊斯坦堡一些遺產保護類建築中。由左至右:針對第一次創意計畫Das Art Project於廢棄建築物中而創設的裝置藝術;非營利藝術中心Arter的外觀,攝影/Serkan Taycan;另一個Das Art佈展,圖片提供/Taptik GorLab。

雖然土耳其當前仍實施鎮壓,社會與政治情況仍舊動盪不安,或許正因如此,伊斯坦堡正興起另一股回歸風潮,亦即透過九月開幕的國際當代藝術展覽——第 15 屆伊斯坦堡雙年展——突顯的文化重生和文藝復興。本屆展覽的六個場地,從伊斯坦堡現代藝術博物館及佩拉博物館等正式場地、到歷史悠久的澡堂、以及兩層樓的包浩斯風格住宅等出人意料的地點,策畫互動性表演、影片放映和各類節目與藝術作品共同展出,其中包含30 個委託創作,共有57名藝術家參與,其中十位為土耳其當地藝術家。

有些人說混亂的時代能夠產生偉大的藝術,而這也是今年雙年展策展人、來自北歐的雙人組 Michael Elmgreen 與 Ingar Dragset所堅信的。「過去一年,土耳其政治局勢非常混亂,縱使某些人離開伊斯坦堡,而且觀光客也減少了,但這並未停止人們創作和投入藝術的動力。他們持續創作,而且需要國際社群的支持。」而這也是雙年展某種程度希望達成的目標——吸引觀光客重回伊斯坦堡,因此才邀請享譽國際的藝術雙人組擔綱策畫,而他們亦曾參與前三次舉行的博覽會。他們表示:「我們感覺自己與伊斯坦堡有很深的連結,希望提供團結一致的表徵,讓伊斯坦堡市民和土耳其人民瞭解全球的藝術世界都與他們同在,並跨越不同的地緣邊界,讓藝術自由對話及彼此交流,不論是實際國境或心靈邊界。在這樣的時刻,能展現不同觀點的藝術平台,比以往更加迫切。隔岸觀火、高談闊論無法直接碰觸問題所在。」

伊斯坦堡2.jpg
第15屆伊斯坦堡雙年展策展人Michael Elmgreen與Ingar Dragset,攝影/Muhsin Akgun。

他們很聰明地挑選了「好鄰居」作為雙年展的主題(a good neighbour 所有字母都以小寫表示,「因為這並不是一項聲明」)。「透過這個標語,我們希望盡可能地提問,而不是陳述定義和提供答案。此概念應該被視為象徵性探詢,以瞭解人類如何和平共處,以及因都市化程度日益升高、人口分布不均、鄉紳化和新的生活模式而導致社會變化所衍生的問題,以及與社群媒體影響力導致社會結構變化。」

但此概念也因為日益緊張的政治迫切感而引起關注。隨著Elmgreen和Dragset提出此概念,世界也經歷英國脫歐爭議和公投表決,美國大選、唐納川普強力推動美墨邊界長城計畫、美俄關係日益緊張,以及歐洲各地越來越多的恐怖攻擊。今日,探索如何成為好鄰居的想法變得前所未有的緊迫。「是,自開始投入雙年展以來,由於全球的政治事件,整個主題便擔負了全新意義。鄰居不僅是指住在隔壁的某人,或是住家附近的人,同時也是指地緣政治衝突,以及世界一隅發生的事件,可能對其他地方造成何種程度的影響。」Elmgreen和Dragset說道。

而伊斯坦堡可能是這些問題的解決之道,因為它是唯一橫跨歐亞大陸的城市,同時也是東西方文化接壤之處;其藝術界也隨歐洲和亞洲架構而拓展。伊斯坦堡是完美融合全球化及保守主義的城市,而且藉由兼容並蓄的特質讓所有局勢能有更多彈性空間。

伊斯坦堡1.jpg
自左上圖順時針方向起:伊斯坦堡海峽的夕陽,圖片來源/Shutterstock;Sarkis的雕像與跳舞的猴子頭骨,以及Sarkis的重要時刻——在伊斯坦堡現代藝術博物館的展覽;Das Art Project的佈展;對著Arter展示品沉思的參觀者;在 Arter展出Füsun Onur中空間與花卉相互襯托融合,攝影/Murat Germen;講道中的伊斯蘭學者,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隨著政治氣候因為1980年政變而產生變化,這個情況在30幾年前便浮現出來,而許多創意表演者開始為土耳其當代藝術鋪路,並於 1987 年舉行第一屆的雙年展。這個情況在1990年代末期再次顯現,隨著土耳其(特別是伊斯坦堡)經歷了數次嚴重經濟蕭條,而且發生許多致命的炸彈攻擊。雖然社經情況不佳,但土耳其藝術家開始接獲威尼斯雙年展等大型國際展覽的邀約。

截至2000年代中期,伊斯蘭的保守主義者Erdogan致力於扭轉80年來國家暢行的世俗主義現象,藝廊在每個角落出現,連同私人贊助的藝術場所也陸續出現,如2004年的伊斯坦堡現代藝術博物館、2005年的佩拉博物館。第一屆的伊斯坦堡當代藝術博覽會吸引了49家藝廊和150位藝術家,2006年更吸引了 37,000名參觀者。

「無法傷害你的事情才能讓你更堅強,不是嗎?」Arter的傳媒主管Ustungel Inanc開玩笑地說道,Arter是2010年由私人土耳其信託Vehbi Koc Foundation建立的非營利藝術空間,作為當代藝術的創意實驗室。「我們接納多元化藝術,當地藝術界在過去十年期間也證明此事。而此現象仍然越趨蓬勃。」

以觸動國家認同及東方主義之圖形、充滿情慾的作品聞名國際的寫實派攝影藝術家Taner Ceylan也呼應道:「土耳其目前的藝術水準極高,其獨具特色,而且逐漸大聲疾呼和嘗試挺身而出,即使在目前的環境中難以實現。土耳其藝術家持續經營、積極創造和尋找在國際藝廊、博物館或獨立機構中展出的方法。整個環境日漸熱絡。」

舉例來說,Arter正逐漸擴展中;從貝伊奧盧獨立大道上搖搖欲墜且狹窄的1910年代建築物,遷移到全新寬敞的當代藝術博物館,預計在2018年底開幕。Inanc繼續說道:「參與藝術的概念在土耳其相對新穎。但對於藝術的需求與日俱增,特別是年輕人。大多數的參觀者都未滿25歲,他們非常重視藝術,將之視為挑戰和質疑現狀的手段。」他說得很有道理;稍早,當我爬上Arter的旋轉樓梯來看展覽時,也被成群的年輕群眾嚇了一跳。 

伊斯坦堡3.jpg
對SALT而言也是如此,這是由Garanti Bank所創立的非營利藝術機構,而且是我曾造訪過最美麗的藝術空間之一。於2011年開幕,其前身為具有160年歷史五層樓高的鄂圖曼銀行,鋪滿了白色雕刻大理石地板、挑高天花板和君士坦丁堡年代的魅力,而且擠滿了青少年和2、30歲的觀眾,前來參訪藝術資料庫、圖書館、禮堂和展覽空間。Zeynep Akan在創展之初便任職於組織,帶我到處參觀時,她說:「藝術能處理根本問題,而且也提供整合和展開重要、甚至已存在的對話。這就是為何SALT和Arter等空間無論發生何事都能蓬勃發展的緣故。伊斯坦堡人需要他們。」

這項「需求」也解釋了一連串全新創意在整個城市萌芽,通常受到藝術收藏家、設計師和藝術家,以及旅館經營者、商界人士和房地產開發商的激發。在去年十月,波西米亞區的Tomtom Mahallesi首次推動Tomtom設計日,為期四天觀眾擠滿街道、廢棄建築物和生鏽車庫,其中有大約50名設計師、快閃店和工作坊,吸引了將近14,000名參觀者前來。而在五月第二次舉辦時,設計師人數已經翻倍成長,並且吸引了將近20,000名參觀者。主辦方現在卯足全力要舉辦第三次設計日活動,這次將會邀請國際藝術家共襄盛舉。其四位創辦人之一暨旅館經營者Serra Arıkök(其他人則是時尚設計師、投資者和地產商)說道:「我們想要創造伊斯坦堡獨有的設計感。就像是巴黎的瑪黑區,或是米蘭的托爾托納區(Tortona)。」

去年夏天,三位年輕藝術畢業生Cisem Asya Albas、Ogulcan Haslaman和Alper Turan共同創辦Das Art Project,這項策展先導計畫用意是讓歷史性和指標性地點搖身一變為展示土耳其藝術作品的藝術空間。三人組接手土耳其最著名建築師之一Mimar Kemaleddin後期的設計作品,鄰近伊斯坦堡錫爾凱吉車站(中央火車站)。用了一天時間將此化為裝置藝術和表演場地,並為後續活動熱身,今年三月,他們終於可以進駐伊斯坦堡最具指標性、歷史悠久的 Pera Palace Hotel Jumeirah 酒店,舉辦三天的活動。Turan 說道:「在向Pera Palace提出申請時,我們以為自己絕無任何機會,但事後證明我們錯了。能在這樣的地標進行三天的實驗性展覽令人難以置信,真的是太棒了。當此類機構對當地藝術界展現支持,就會對未來保持樂觀期待。」

期間經歷了意想不到的創意聯盟、酒店和深具潛力的藝術家、私人企業家和獨立設計師、年輕新秀和百年老銀行,讓伊斯坦堡藝術界找到自己的根。Elmgreen和Dragset說道:「伊斯坦堡擁有在國際藝術領域大放異彩的所有元素。備受尊重的機構與創新藝廊、基金會,也有日益增加的重量級收藏家和熱情人士投身此領域。當然還有雙年展,這是召集國際社群支持土耳其藝術界的獨特機會——今年尤勝以往。人們應該踴躍參與,藉此增強網絡連結,並讓知識分子、藝術家和自由主義者知道他們並不孤單。」而這也是「好鄰居」的最佳註解。

第 15 屆伊斯坦堡雙年展將於 9 月 16 日至 11 月 12 日期間舉行。
Marianna Cerini 飛往伊斯坦堡的機票由土耳其航空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