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從《我坐在琵卓河畔,哭泣。》這 本書中的一句話:「夢想意味著是,行動」,鄭宗龍把夢境中的種種化為舞蹈,《捕夢》中最想傳達的是美感與正能量。

雲門2藝術總監鄭宗龍新作《捕夢》.jpg身處創作高峰期,雲門 2 藝術總監鄭宗龍今年三月赴澳洲為雪梨現代舞團編創新作《大明》,並於五月起在雪梨、墨爾本、坎培拉三城巡迴22 場演出,返台後立即投入新作《捕夢》的創作。今年創作豐沛,鄭宗龍表示,《大明》以月亮為題,充滿傳奇色彩,繼七月《十三聲》後又將推出新作《捕夢》,首次與實驗性音樂家李帶菓合作,以傳統「手感」創作出極富當代感的 音場效果,兩人未曾謀面卻已完成音樂創作,《捕夢》使用多種東西方樂音,塑造宛若夢境的飄忽離迷,從編舞、服裝和燈光,都緊扣著夢境的概念,十月將於雲門劇場推出八場演出。

 

從《十三聲》到《捕夢》,請談談音樂在舞作中扮演的角色?彼此又如何相互碰撞?
其實《十三聲》源自父母輩那年代的聲音,透過林強用一種新的方式跟現代人溝通,是一種轉化後的原創者,這是我們一直在嘗試的方向,從傳統中再創新,《捕夢》 的音樂人也是如此,李帶菓拉大提琴,同時會好幾種樂器,卻是用一 種傳統的樂器演繹出一個全新樣貌。當初在 YouTube 上聽到,便覺 得一定要把這天涯海角的聲音挖掘 出來。我覺得聲音像一個色彩,幫舞者揮灑出更完整的氛圍,對於心境扮演著催化的角色,從過去到現 在,音樂一直是我舞蹈中很重要的 元素。

 鄭宗龍新作《捕夢》創作概念由夢境出發_攝影 楊雅淳.JPG

《捕夢》創作源起及夢境呈現?
我其實是個很實事求是的人,越來 越覺得時光飛逝,每天過得很快, 一切稍縱即逝,很想抓住些什麼。 從《我坐在琵卓河畔,哭泣。》這 本書中的一句話:「夢想意味著是,行動」,透過這舞作希望能帶 來一些慰藉。夢中有光明面、也有 黑暗面,有時從夢境中一睡醒,我會趕快把夢中內容記錄下來,或許 到了一定年齡,總想抓住並留下一 些東西。


此次到澳洲編舞有何收穫或風格轉變?
在那邊一切都很美好,因為我只專 注於一件事,也就是編舞。在那 段時期,剛好帶菓把編好的音樂交 出來,晚上便思索著如何調整與修正。雪梨帶給我很多正能量,每天 都有太陽、每人臉上都帶有笑容, 而且是真誠且開朗的,這是最大 的收穫。讓我很希望也能成為這風景的一部分,將這美好的一切 傳遞出去。

鄭宗龍全新舞作《捕夢》探索心中最想表達的「美」_攝影 楊雅淳.jpg
提到《捕夢》創作理念,為何一再提到「美」這個字眼?
憤怒、困境、沮喪、掙扎,這些在 新聞中屢見不鮮,我覺得在一般人 生活中已經夠多了,但美的存在比 較少,我希望透過舞蹈表達美的感受,用最單純的身體、顏色、服裝 與聲音,表達美感。


近年來作品不斷,你覺得自己身處 何種階段?
從生活中持續產生很多想法,並沒 有太刻意,不過是一些生活感受想 跟大家分享,例如一本書中的一句 話,今年剛好40 歲,發現以往突然冒出的負能量其實是自己造成的,回探自我內心,希望在舞台上能撐到 50 歲,也很期待下一個十年。(圖片提供 / Cloud Ga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