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董陽孜:行墨 Moving Ink_展場圖 Installation View ©北美館TFAM
知名書藝家董陽孜的大型個展「董陽孜:行墨」本月於北美館盛大揭幕,共展出多達94組件作品,《Taiwan Tatler》特別整理3大必看亮點作品,周末就去看展吧!
'gallery right' 'gallery right'
'gallery right' 'gallery right'
Photo 1 of 4 董陽孜:行墨 Moving Ink_展場圖 Installation View ©北美館TFAM
Photo 2 of 4 董陽孜:行墨 Moving Ink_展場圖 Installation View ©北美館TFAM
Photo 3 of 4 董陽孜:行墨 Moving Ink_展場圖 Installation View ©北美館TFAM
Photo 4 of 4 董陽孜:行墨 Moving Ink_展場圖 Installation View ©北美館TFAM

1. I. 發現生活書寫藝術

北美館年度壓軸鉅獻,以知名書藝家董陽孜的個展「董陽孜:行墨」揭開序幕,展出藝術家自1960年代以來的作品,我們更可從多達94組件展出作品中,一窺董陽孜不同時期的創作演變脈絡。除了不斷嘗試筆墨書寫創作的各種可能之外,董陽孜也致力於生活書寫與跨界合作,從我們所熟悉的「臺北車站」大廳題字,到桃園機場海關的「出境」「入境」字樣,乃至於近年的《讀衣》五年計畫,董陽孜都讓書寫的藝術更深植人心。

'gallery right' 'gallery right'
'gallery right' 'gallery right'
Photo 1 of 3 董陽孜,《別有天》,2000。 墨、紙,137.5 x 250.7 公分,藝術家自藏。 出處:唐.李白〈山中問答〉。
Photo 2 of 3 董陽孜,《養拙》,1978。 墨、紙,92 x 198公分,誠品畫廊收藏。
Photo 3 of 3 董陽孜,《大象無形》,2006。 墨、紙,179 x 776公分,藝術家自藏。

2. II. 巨幅書寫作品

綜觀其創作脈絡,60~70年代著重於臨寫古代碑帖,後來漸漸於其中融入西方視覺藝術構圖,讓傳統書法與現代藝術得以於其中舒展自如,董陽孜自此開啟獨樹一格的文字藝術新風貌;70年代開始,董陽孜開始探索筆墨書寫的可能,結合不同書體,並以實驗性的手法進行創作。而直至近20年來,董陽孜屢屢挑戰大尺幅創作,策展人張芳薇更特別分享:「巨大書寫對於藝術家的創作與觀眾觀賞均產生與傳統書法截然不同的挑戰。藝術家的書寫由書案式創作轉為環境裡的空間運動,作品的大面積對觀眾形成環境式觀賞,改變了傳統上作品與觀眾的關係。」而在此次「董陽孜:行墨」展覽中,便有15件巨幅書寫作品,十分值得親臨現場感受。

3. III. 《九歌》

Tatler Asia
Above 董陽孜,《九歌》,1993。墨、紙,52 x 1415公分,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

董陽孜於1993年所創作的《九歌》,於1998年由北美館典藏入庫,此次也特別展出在觀眾面前,這更是20年來首度公開呈現,十分難得,更值得一提的是,此件作品橫寬超過14公尺。

Tatler Asia
Above (左起) 北美館館長林平、藝術家董陽孜、策展人張芳薇 ©北美館TFAM。

Credits

圖片  

臺北市立美術館

Top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