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絲網絡社會(弗朗茲.薩韋爾+太郎+馬丁.豪 斯+鄭淑麗+全球網絡節點)  《菌絲網絡社會》,2018 複合媒材、裝置 1000×800×360 公分

第11屆台北雙年展日前正式展開,本屆以「後自然:美術館作為一個生態系統」為題,探討人與自然之間的生態結構,以此跨越學科的疆界,開啟全新討論。 本屆雙年展由吳瑪悧與Francesco Manacorda共同策展,共有來自19個國家及地區的參展者與團隊參與,透過不同方式與創作手法來探討,甚至是重新協商人類與自然環境的關係,尋求對於人類所處世界未來更多可能與持續性發展。Manacorda也表示:「今年台北雙年展架構與方法論的核心要點為鼓勵來自不同領域參與者的相互交流,以及對於對話語彙的探索。重新協商人類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係,兩者相互依存並交互影響的關係成為本次國際論壇的主幹。我們希望觀眾可以通過此次雙年展得到啟發,在未來尋找一個更可持續發展的嶄新看法與解決方案。」 此次參展作品相當多元,像是來自馬來西亞的區秀詒,即以台灣殖民地背景進行創作,並以錄像及聲音裝置來表現。而菌絲網絡社會(MNS)則是一項藝術家集體創作計畫,菌絲體網絡在台北雙年展呈現一個大型裝置,訊息能在這個空間當中被轉化後再分享。透過這樣多元的創作概念與形式,傳達出本屆雙年展,將美術館視為一個生態系統的主軸。

arrow left arrow left
arrow right arrow right
Photo 1 of 4 瑪莎.艾恬薩 《我們的島嶼 11°16’58.4”N 123°45’07.0”E》,2017 單頻道 HD 錄像,彩色、無聲 片長 72 分鐘,循環播放 © 參展人、SILVERLENS、臺北市立美術館
Photo 2 of 4 隆薩克.阿奴瓦特菲蒙 《人類世》,2018 複合媒材 尺寸視空間而定 © 參展人、臺北市立美術館
Photo 3 of 4 菌絲網絡社會(弗朗茲.薩韋爾+太郎+馬丁.豪 斯+鄭淑麗+全球網絡節點) 《菌絲網絡社會》,2018 複合媒材、裝置 1000×800×360 公分
Photo 4 of 4 蕭聖健 《歸》,2018 機械動力 尺寸視空間而定 © 參展人、臺北市立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