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勤美學 森大這座不完全封閉的帶狀空間,是由銀灰色的網布與輕型鋼管構建,形成近三百米長的環形網廊。 Photo Credit:勤美學 森大 Photography by 王耀。
除了開創露營新模式之外,勤美學也透過「森大」計畫,邀請不同領域的藝文專家,在自然裡實踐美學、實踐生活,2020年更推出全新的森林藝術美學工作坊,讓生態專家、藝術家與食物設計師攜手,帶你重新發現土地的社會意識。
Tatler Asia
Above Photography by 亮點影像Highlite Images 空間制作:禹樂空間整合。

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何承育曾在與Tatler Taiwan的採訪中提到:「我們不以外來人的姿態自居,而是串聯土地,甚至與鄰里建立以物易物的互動關係,共創豐富多元的文化風景。」同時也希望透過勤美學,後來的森大,乃至於今年全新推出的工作坊,進一步以不同的方式與角度,來重新發現土地的美好。

延伸閱讀何承育引領勤美學創意的總舵手

Tatler Asia
Above Photography by 亮點影像Highlite Images 空間制作:禹樂空間整合。

從建築、傳統工藝、花藝、飲食、香氛⋯⋯等,勤美學自成立以來,不斷推出各種不同的課程,引領人們重新與土地產生連結,開啟可能遺忘已久感官體驗,而2020年更推出全新森林藝術美學工作坊,首檔企劃以「土地的社會意識」為主題,並由質物霽畫創辦人李霽策展,邀請素有「蕨類教父」之稱的郭城孟老師,並在此次的三場工作坊中,邀請曖曖。內含光實驗室創辦人張葳、設計師暨設計觀察作家吳東龍、食物設計師陳小曼,分別透過嗅覺、視覺與記憶連結、食物味覺,讓參與者能夠從森林漫步、植物撿拾、官能覺知、設計操作、藝術冥想、環境最後的落土與回歸,重新發掘土地與生命的本質。

延伸閱讀Taiwan Tatler Award 2018明日領袖得主——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何承育,看見在地藝術能量

Tatler Asia

「當藝術、在地文化與設計三者可以融會貫通,就會變成一種台灣文化的世界觀。」——何承育

arrow left arrow left
arrow right arrow right
Photo 1 of 5 臺灣大學植物學系、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副教授兼植物標本館館長,瑞士蘇黎世大學系統植物學研究所博士。Photo Credit:郭城孟
Photo 2 of 5 質物霽畫總監李霽。Photo Credit:質物霽畫
Photo 3 of 5 Äi Äi ILLUM LAB 曖曖。內含光氣味實驗室 創辦人張葳。Photo Credit:曖曖。內含光氣味實驗室。
Photo 4 of 5 食物設計師Slow Chen陳小曼。Photo Credit:陳小曼。
Photo 5 of 5 作家 / 講師 / 設計觀察家 / 設計師 東喜設計工作室 創辦人吳東龍。Photo Credit:吳東龍。

Top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