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普敦一直以其天然美景聞名,不過這座城市正在轉型,希望以新興的藝術與雅緻的餐館讓這裡成為一座蘊含文化氣息的新都會,且讓Madeleine Ross帶你率先嘗鮮。

C-1.jpg
火車緩緩駛過福爾斯灣(False Bay)的ST James郊區的一處海灘。(圖片提供╱Cape Town Tourism)

難以想像不到30年前,開普敦正在施行種族隔離制度、遭到國際社會放逐,在文化與經濟上也被西方世界阻斷。然而,時至今日,這座南非最古老的城市卻搖身一變成為充滿生命力的國際都市,隨處都能欣賞到新興的藝術與設計,品嘗到美酒佳餚,連國家政治也變得更加自由開明。

 不過美食與創意並非是這座城市最顯著的特色。有南非母城盛名的開普敦,以其絕美的自然風景為名,不僅有驚人的海岸線與雪白的沙灘,還有狹長的原始荒野。自從曼德拉在1994年選上南非元首後,他廢除了種族隔離制度並實現種族和解,這座被世界遺棄的城市很快地便成為冒險者前往南非克魯格國家公園(Kruger National Park)遊獵前的停留站。

 的確,開普敦迷人且未受破壞的自然景致是你此生不容錯過的美好事物。開普敦半島形同掛鉤,鉤進南大西洋的驚濤駭浪,這裡被認為是南非三個首都中最壯觀的一個(三座首都分別為立法首都開普敦、司法首都布隆泉,以及行政首都普勒托利亞),城市內交織的廊道遍及山麓丘陵與森林,因此你能感受到開普敦本身的野性、里約熱內盧的戲劇性,以及雪梨的優美。

C-2.jpg
環繞的海水與高聳的山脈,開普敦的景致令人讚歎不已。(圖片提供╱Cape Town Tourism)

 開普敦的雄偉與壯觀皆源自於龐大的桌山(Table Mountain)。桌山是有三億年歷史的開普曲摺帶(Cape Fold Belt)的一部分,顯赫的高山是許多自然愛好者與健身迷心中的麥加聖地,有些人甚至每隔一段時日就前往桌山高原朝聖。位於維多利亞與阿爾弗雷德碼頭(Victoria and Alfred Waterfront)的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Zeitz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Africa,Zeitz MOCAA),預計於2017年對外開放,其館長Mark Coetzee說:「開普敦人對大西洋和這塊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我們將這座激勵人心的巨大石頭視為心中的聖山,身在其中便感到無比舒暢,因此我們不留下任何垃圾,也不破壞自然環境。我們對大自然的細心呵護,孕育了和諧的生活與柔和的萬物。」

 開普敦人認為他們的城市有各式各樣柔和的表現,特別是對比於約翰尼斯堡,這兩座城市的特質截然不同,後者是南非的商業中心,而開普敦則是一座能讓人慢活的都市,負責城市預約導覽行程的Pamela McOnie說:「約堡是一座珠光寶氣的城市,滿街都是名牌,人們只在意你身上的行頭、喝什麼名酒、去哪裡消費。但開普敦人卻是穿著新銳設計師的服飾、典型T恤與Ugg靴子,喝的是有品味的咖啡,吃的是美味的有機食物。」此外,開普敦也是南非的同志聖地,吸引許多南非的同志遊客到此觀光。

C-3.jpg
12使徒山(Twelve Apostles)的峭壁下是坎普斯灣(Camps Bay)旁的海灘豪宅區。(圖片提供╱Cape Town Tourism)

 開普敦除了地理環境的優勢外,四處綻放的文化讓這座城市成為藝術界的盟友,甚至足以與巴塞爾或邁阿密匹敵。但究竟是什麼原因促成這波文化復興呢?原來是一系列重大的藝術投資,以及國外具有野心的人士紛紛前來於此的結果;開普敦悠閒的生活氛圍、溫和宜人的氣候,以及罕見的八卦媒體,吸引許多時常環遊世界的富人到此搶購Riviera海濱地區的房地產,包括Camps Bay、Fresnaye、Bantry Bay以及Clifton等臨海郊區。Coetzee表示:「我們發現有越來越多富裕的美國人、法國人和英國人來此買房,作為北半球冬天時的避寒聖地。這樣的國際化現象促使開普敦發展出新的文化、餐廳、酒莊以及各種新事物,於是這裡成了美食之都,人們也開始在意他們喝的咖啡與美酒。」

 2014年,開普敦獲選為世界設計之都,以表彰這座城市以創新的設計改造市容並振興社區發展,這對創意人士來說是莫大的恩惠。當地的藝術家Lorraine Loots以其指甲大小的水彩畫吸引了眾多愛好者,他認為:「開普敦一直都有這項優勢,只不過是到了近年才開始發威,我認為獲選為世界設計之都對此有絕大的幫助。如今這座城市潛藏著許多創意,你能夠在這裡開創你的創意事業,這在幾年前是不可能發生的事,但現在卻有更多空間可以揮灑。」

C-4.jpg
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原為穀筒倉,後經由Thomas Heatherwick之手,幻化為一座藝術博物館,此為門廳示意圖。

 預計於今年九月開幕的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就是創意轉型的最佳佐證;這裡曾經是一座穀筒倉,後來經由工業設計師Thomas Heatherwick之手,將它拆卸重整後,變成世界上最大的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這座博物館最早是由開普敦出身、曾任Puma前執行長的Jochen Zeitz所贊助,館長暨執行總監Coetzee也是由他所聘僱;Coetzee表示:「通常當你要設立博物館時,你會收藏非常獨特的收藏品,但這次我們打算從零開始。我們收藏的重點不在於喜歡什麼,而是什麼樣的東西才能真正代表這塊土地。」

 開普敦人期望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能像Bilbao的古根漢博物館(Guggenheim Museum)一樣,對當地有所助益,同時希望能透過這座博物館訴說非洲的故事。Coetzee說:「這座博物館再次證明開普敦是文化中心,也象徵了非洲人民當下的信念。非洲已經在文化歷史中被除名很長一段時間,直到最近人們才將非洲的創意思想與實用商品畫上等號;認為我們與當代藝術沾不上邊的想法根本是貶低我們,甚至認為我們與貧窮、貪腐脫不了關係,但這不是真正的非洲,而只是我們一直以來必須處理的問題,並不代表非洲的一切。非洲人已經厭倦外人將虛構的故事加諸在他們身上,而這座博物館正好提供我們一個機會,讓我們有權訴說自己的故事。」

 過去十年,非洲的現代藝術引起全世界的興趣,因此有越來越多的商業藝廊崛起。如果你想尋找具有投資潛力的藝品,請務必前往Goodman Gallery、What If The World、Smac Gallery以及Stevenson Gallery等藝廊;如果想欣賞最新潮的現代設計,請不要錯過Southern Guild,這裡除了展示Porky Hefer的相關作品(他的古怪懸吊座椅價值高達數千美元),還有以限量珍品家具聞名的Dokter and Misses的傑作。

C-5.jpg
Bettina Esca(2014)是開普敦設計師Porky Hefer利用皮革、魚網以及鋼鐵所製成的吊椅。(圖片提供:Greg Cox)

 開普敦藝廊的最佳觀賞方式就是跟隨藝品經銷商João Ferreira的腳步,來場私人導覽。João Ferreira在1998年設立開普敦首間現代藝術藝廊,他說:「南非的藝廊系統還非常年輕,因為我們直到1994年才解除文化杯葛。國際間的反種族隔離制度制裁讓南非的藝術家難以嶄露頭角或到海外開展,所以才會直到最近才開始設立藝廊,不過他們卻以驚人的速度彌補落後的進度。」

 開普敦市中心的藝廊在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四都會營業得較晚,他們稱呼這天為「第一個星期四」,你不妨以輕鬆的姿態,好好地吸取這座城市的創意精神;Loots說:「這是一項不可或缺的活動。大家在這天都會早早結束工作,帶著酒到街上一邊欣賞藝術,一邊相互討論,大家都覺得非常有趣,也非常悠閒。」

C-6.jpg
依Old Biscuit Mill模式,Woodstock改造老廠房,如今不少咖啡廳、藝品店與設計工作室聚集。(圖片提供╱Cape Town Tourism)

 開普敦的Woodstock藝術特區是另一個值得參觀的景點。這裡的前身是一處工業區,如今卻成為廣告代理商、藝術家工作坊、精品店與咖啡廳的集散地。街頭藝術的蓬勃發展也大幅改造當地環境,連簡單的排屋都成為直接訴說南非議題的藝術畫布,透過驚人的傑作點出種族隔離制度後的創傷,以及野生動物瀕臨絕種的危機。不過當地居民對於遊客擅自拍攝他們的住家感到相當困擾,所以建議你跟著當地導遊一起遊覽較為適當,在此我們推薦經營Juma Art Tour的Juma Mkwela。在Woodstock Exchange稍事休息後,推薦你到Rosetta Roastery喝杯咖啡,另外也別忘了到Old Biscuit Mill市集買些有機商品、工藝品與設計小物。

開普敦的餐廳也如雨後春筍般興起,其中Bree Street是最早的美食大道,沿路滿是咖啡廳、熟食店與奉行「農場直送」原則的餐廳。在Jason Bakery可以看到三十出頭、帶著眼鏡的文藝青年坐在木箱上吃著葡式蛋塔,搭配白咖啡。往前走幾步便是Culture Club Cheese,不妨來杯著名的私釀石榴康普茶,搭配些許精心製作的起司。另外,Bacon on Bree以經典培根生菜番茄三明治為基礎,使用自家農場放養的有機放牧豬肉,製作出各式各樣令人醉心的料理。McOnie表示:「各種技藝正以驚人的速度萌芽,更確切一點,每兩個禮拜就會有新店開幕。」

C-7.jpg
Bree Street上的Jason Bakery供應最美味的咖啡與糕點,別忘了品嘗他們招牌pastis de nata。(圖片提供╱Gavin Kleinschmidt)

 如果想來點精緻飲食,這裡更是應有盡有。千萬別被Chefs Warehouse的無預約制給嚇跑了,否則你可會錯過每晚更新的創意Tapas套餐喔。另外,時髦、現代的Mulberry & Prince餐館則以銅製餐桌與地中海料理聞名,也請你務必造訪。然而,開普敦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餐館就是位於Old Biscuit Mill市集裡的The Test Kitchen,主廚Luke Dale-Roberts精心烹調的招牌菜包括羚肉佐血腸甘藍、日式蒸蛋佐野蕈,以及胸腺拼鴨肝;由於景致優美的Stellenbosch與Franschhoek葡萄園僅距離一小時的車程,因此酒單上自然都是當地的頂級美酒。

C-8.jpg
Chef Warehouse提供前衛的tapas,並於每晚更換菜單內容。(圖片提供╱Chef Warehouse)

 遠東料理的滋味在開普敦也相當出色。165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在今日的開普敦建立殖民地,並從另一個殖民地——東印度(即為今日的印尼)——帶來奴隸,這群人稱開普馬來人的外來移民便維持著來自家鄉的傳統美味。

C-9.jpg
歷史悠久的Bo-Kaap社區。(圖片提供╱AFP)

 到了1834年,奴隸制度遭到廢除,亞洲社區聚集到了一處稱為Bo-Kaap的地區,此後這裡便成為開普馬來人的家;Bo-Kaap曾是貧民區,不過現在卻因為色彩鮮豔的民房與鋪滿鵝卵石的街道而成為熱門景點。我在Bo-Kaap最有趣的體驗就是跟著Gamidah Jacobs學煮菜,她帶我進到以天藍色為主題的家,在廚房裡教我如何料理印度咖哩餃,以及名為koeksisters的開普馬來風甜甜圈。

 開普敦有許多美好的優點,但仍須面對一些重大挑戰。雖然這裡有多元的文化與和諧的社會,但不同人種間的生活水準卻有明顯的落差。值得注意的是,開普敦人能夠大談種族議題,因此一開始可能會覺得有些刺耳,但他們並無惡意。開普馬來人通常被視為有色人種,荷蘭人或英國人則是白人,而非洲人則視為黑人。

C-10.jpg
Gamidah Jacobs在自家廚房教授烹飪課程。(圖片提供╱Robert Coe)

 至今,仍有數以千計的開普敦人生活在宛如貧民窟的小鎮裡,在種族隔離制度實施期間,這些小鎮通常是留給黑人及有色人種居住。雖然小鎮裡的犯罪率很高,但在政府與私人機構的協助下,當地的生活水準與就業機會已有所改善。如果你想造訪這些小鎮,建議你交由非營利組織Uthando辦理,因為他們會把從旅遊中賺來的資金用於建造學校、促進女權以及教授謀職技能等計畫。

 如果你在遊歷小鎮時夠敏銳,你會發現開普敦其實比任何一個大城市還要安全。Coetzee說:「我們有許多遊客都說他們來到非洲,感覺比去其他國家還安全,這裡不像歐洲跟美國有恐怖攻擊。這樣的認知改變讓我覺得很有意思。」他相信等到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開幕後,開普敦絕對會湧入大批的觀光客,他表示:「博物館尚未開放,卻已經獲得全世界的關注。我想開普敦已經準備好迎接全世界,全世界也已經準備好擁抱開普敦了。」(翻譯╱Chun-Feng Huang (Ivan);
Madeleine Ross的個人化行程由精品旅遊專家Jacada Travel負責規畫。jaacadatra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