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All Photo by Pixabay
從飛機窗戶俯瞰莫斯科,映入眼簾的是藍天、綠樹茂盛和清澈見底的河流,這是我對莫斯科(Moscow)第一個印象。
Tatler Asia
Above 森林中的首都--莫斯科

森林中的首都--莫斯科  Москва

從飛機窗戶俯瞰莫斯科,映入眼簾的是藍天、綠樹茂盛和清澈見底的河流,這是我對莫斯科(Moscow)第一個印象。行前做的旅行功課中讀到,蘇聯政府刻意推動保護森林資源之下,市內有9多座花園,160條林蔭道,像是果戈里林蔭道、特維爾林蔭道、林蔭道、綠化總面積約占莫斯科的三分一,因此贏得「森林中的首都」之美稱,期待走在綠林大道上,看看會不會有台北敦化南路林蔭下清爽的感覺。經過通關處,眼前排滿黃皮膚、熟悉的腔調的入群,原來是中國來的觀光客,這幾年中國觀光團絡繹不絕,飛行時間比台灣精簡,趁著排隊時間,寒暄一下。

出關、走到行李處,報章雜誌印象中的列寧、史達林蘇聯形象不再,取而代之的是聖巴西里教堂、克里姆林宮、國營百貨商場等等引人入目的大幅照片,莊嚴華麗、平實中展現獨特感,迎接我們的到來,未來將一一造訪眼前這些文化景點。

Tatler Asia

細數千年歷

早在1147年,莫斯科大公時代開始,一批人在蘇茲達爾王公尤里多爾帶領之下,在莫斯科河沿岸駐紮,鞏固防禦措施,由此莫斯科成為一個防禦性的要塞的地位。12世紀蒙古人入侵,逐漸引起周邊王公的注意。1263年,諾夫哥羅德王公,弗拉基米爾大公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將莫斯科作為自己最小的兒子丹尼爾亞歷山德羅維奇的領地,一代一代在此定居。

蒙古人對俄羅斯近300年的統治中,莫斯科大公的權力逐漸強大起來。對金帳汗國的蒙古統治者巧妙應付,爭取東正教會的支持,削弱其他王公的力量。1378年,大公德米特里頓斯科伊擊敗金帳汗國的軍隊,最後,大公伊凡三世在1478年消滅大多數有封邑的公爵,擺脫蒙古人的統治,完成俄羅斯國家的統一,伊凡三世被稱為沙皇。1572年莫斯科被克里米亞韃靼人襲擊和和焚毀。1605年,沙皇鮑里斯戈東諾夫突然死亡,1610年,被波蘭將領斯坦尼斯瓦夫若烏凱夫斯基攻陷,遭受劫掠。俄羅斯天下大亂,進入一個「混亂時代」。直到下諾夫哥羅德的米寧和波扎爾斯基,率領民兵把波蘭侵略軍趕出莫斯科以後,建立羅曼諾夫王朝,動盪時期才告終。

羅曼諾夫這個王朝經歷18個沙皇的統治,在1917年發生的俄國二月革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被推翻而告終。由列寧建立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18年從彼得格勒(今聖彼得堡)遷到莫斯科,1922年12月正式成爲蘇聯首都。俄羅斯歷經沙皇帝國時期、蘇聯共產統治,1991年後,俄羅斯聯邦成立、蘇聯解體,然而,莫斯科仍然是俄羅斯政治經濟的最重要的城市。近千年來,留下許多人文歷史景點,已被列入世界遺產的建築群之一。

莫斯科必訪之旅遊景點
來到所謂的「戰鬥民族」俄羅斯,她的首都莫斯科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也是世界知名的城市之一,特別是在90年代共產鐵幕打開之後,成為世界旅人爭相造訪的城市。這城市有千年歷史,面積2千5百平方公里,城區約1千2百萬人,佔俄羅斯總人口的1/10,是歐洲人口第二多的城市,僅次於伊斯坦堡。以克里姆林宮為中心,一環一環向外擴散,發展出莫斯科獨特的城市建築與北國保守之氣勢。

自從在廣播節目中聽到一首俄羅斯民謠《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雖然唱著俄語,但優美的旋律將我帶進另一種樸實、悠揚境界,後來聽到中文版本:

小河靜靜流,微微泛波浪
明月映照水面,閃閃銀光
依稀聽得到,有人在輕聲唱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一回晚上,在下榻莫斯科飯店附近散步,街上聽到街頭藝人彈著吉他、唱著這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夜裡,忽隱忽現的月光,來來往往的路人,一排排的路樹、不再沙沙響,夜色多麼靜美,令人心神嚮往,好一個莫斯科的那一個晚上。自從俄羅斯隊國際打開觀光之門,一反當年共產封閉的形象,以熱情、溫暖的斯拉夫民族特有的風情,吸引國際旅人到此探奇,一窺她的新與舊、美與醜!

Tatler Asia
Above 該圖片由Evgeni Tcherkasski在Pixabay上發布,克里姆林宮。

克里姆林宮  Московский Кремль
克里姆林宮(Moscow Kremlin),一如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受到世人矚目,然而,印象中克里姆林宮陰森可怕,政治鬥爭殘酷無情,冷血的間諜KGB令人不寒而慄,神秘的色彩更為濃厚,因此克里姆林宮更顯獨特。皇宮面俯瞰莫斯科河,東臨聖巴西里大教堂與紅場,西接亞歷山大花園與無名烈士墓,是當今俄羅斯中央行政特區,也是俄羅斯聯邦政府行政總部所在地、俄羅斯總統駐地。

在旺季參觀克里姆林宮,若是自由行來此地,建議一定要在9點前到達售票處買票,否則,否則會排上1小時以上,才能買到門票、進場!克里姆林宮和軍械庫(The Armoury Chamber)的門票,是分開排隊買票,如果只是參觀克里姆林宮,可以排一條隊;如果要參觀克里姆林宮和軍械庫,要排另一條。我們隨著長長的人龍隊伍,通過安檢的關卡,邁向一座三聖橋,迎面矗立的是三聖塔城門,一座紅磚的城牆,基座寬大,牆面正中央有圓形大鐘,兩旁則各有一扇關閉的白色窗戶,中層體積略為縮小,砌著數座白色的小尖塔,再向上則立著一根高聳的綠色尖塔,最高處的尖端鑲著一顆金色五星。三聖塔左右兩旁延伸紅色城牆,總長2千2百多公尺,將克里姆林宮環抱其內,形成一座穩固的堡壘,易守難攻。

走進克里姆林宮,佔地約28公頃,綠樹茂盛,繁花遍佈,除了鳥鳴聲之外,就是觀光客交談聲,在1990年被頒定為世界遺產之林。眼前就是歷代沙皇登基、蘇維埃領導人上台、共和國總統葉爾欽與當今總統普丁宣誓就職大典的場所。參觀俄羅斯最古老的博物館,軍械庫博物館,這裡收藏大量的金銀器皿、珠寶首飾、聖像製品、皇冠上的寶石、十字架、加冕長袍、寶座,東正教士的聖袍、及皇家各種珍貴的服飾、皇家作戰和閱兵用的兵器和武器裝備等。還有,歷屆外國使節饋贈俄羅斯的珍貴禮品。

世界之最、重200噸的沙皇大鐘(Tsar Bell),就出現在眼前,這大鐘由俄羅斯著名的工匠馬托林父子鑄造,重量達216噸。一旁還有世界金氏世界紀錄上最大的榴彈砲(Tsar Cannon),沙皇費奧多爾一世於1586年下令鑄造,為重18公噸。宮內可見四座宮殿、四座御用的大教堂、十九座塔樓,昔日沙皇與家人信仰膜拜的所在,從生到死的受洗、加冕、埋葬都在這裡。最宏偉的要屬聖母升天大教堂,是文藝復興時期傑作。建於15世紀中期,當初為了慶祝伊凡三世擊敗蒙古的金帳汗國所建,由義大利的建築師Aristotele Fioravanti設計建造興建,內部構造依照東正教傳統建築,融合俄羅斯與義大利的風格。

作為俄羅斯沙皇加冕及安葬俄羅斯東正教教宗的所在。教堂內的牆壁和廊柱,繪滿聖母瑪利亞的壁畫及聖像畫,這都是俄羅斯宗教藝術史上的珍寶。外觀有九座金色圓頂的天使報喜大教堂,在每座圓頂上方皆有十字架,下方的美麗白色外牆與閃閃發光的金色穹頂相互輝映。也是在伊凡三世的時代,下令打造此教堂,在1489年完工,展現希臘式廊柱和俄羅斯風格。

有「恐怖沙皇」之稱的伊凡四世,在16世紀改建教堂,但因為他的多次婚姻違反教規,後來被禁止從教堂的正門進入。東南方的入口,是為了方便讓恐怖伊凡出入而建造。介於大克里姆林宮與伊凡大帝鐘樓之間的大天使教堂,是即將辭世的伊凡三世下令建造大天使教堂,由威尼斯的建築師設計阿雷維希歐諾維 (Alevisio Novi) 負責建造,在三年後完成。此建築融合傳統俄羅斯和義大利風格,獨特的義大利式的圓齒狀,融合傳統俄羅斯教堂的圓頂和柱子,是俄羅斯克里姆林式建築的代表之作。

Tatler Asia

紅場Кра́сная пло́щадь

「紅色」總給人有熱情、美好之感,來到俄羅斯的「美麗的廣場」,心情不知不覺地也隨之空曠起來了。在蘇聯共產鐵幕年代,每次在新聞看到莫斯科「紅場」的鏡頭時,總是呈現殺氣騰騰的導彈、坦克車等等大型軍隊,在此巡遊,讓人誤以為克里姆林宮的「紅場」與共產主義或紅色的牆有關。然而「紅場」的原意並非此意,「紅場」的俄文有「美麗、漂亮」的意思。

來到這廣大的場域,有幾處世界著名建築,映入眼簾從左到右依序為,聖瓦西里大教堂、克里姆林宮(後牆)、列寧墓(圍牆前低矮建築)、國家歷史博物館、國營百貨商場。紅場東邊是國家百貨商場,其隔壁有國家歷史博物館。1571年,在莫斯科發生一場大火之後,燒光原有的建物,居民清空、整理之後,逐漸振興成為莫斯科人民聚集之處,許多官方大型典禮、俄帝沙皇加冕之地。1812年以後擴建,在與拿破崙戰爭中,莫斯科又毀於戰火之中,人民在重建家園的時候,再度拓寬紅場,與附近的瓦西列夫斯基廣場毗鄰。逛累了之後,可以到附近的庫姆百貨公司(Gum Department Store)逛街、購物,進到這座大型的建築物,欣賞裡面的裝潢與佈置。

Tatler Asia
Above 聖巴西里主教堂

聖巴西里主教堂Собор Василия Блаженного

俄羅斯東正教的教堂外觀舉世聞名,最著名的「洋蔥頭」建築造型,要屬於莫斯科「紅場」的「聖巴西里主教堂」(St. Basil's Cathedral)莫屬。你在各報章媒體看到介紹俄羅斯的教堂一棟五、六座高低、色彩鮮豔的「洋蔥頭」,應該都是這座聖巴西里主教堂。聖巴西里主教座堂被視為俄羅斯的代表象徵之一,也是「世界奇景」之一。現屬於俄羅斯歷史博物館的一部分。1990年,該教堂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

這座教堂是受沙皇伊凡四世委託,為紀念其征服喀山汗國而建,建於1555至1561年間,為當時莫斯科最高建築。來到紅場的這座堂前面,會看到購票排隊的參觀者,佔地不大竟有九間小禮堂,這座教堂雖不如聖彼得堡的聖以撒教堂(St Isaac's Cathedral)或滴血救世主教堂(Church of the Savior on Spilled Blood)裡,那般華麗堂皇,不過走進聖巴西里教堂內,如小迷宮一般,也算是它的特色,若有時間,還是建議購票入內參觀。

意指「護城河上至聖聖母代禱主教座堂」,又譯聖巴西爾大教堂,也稱做瓦西里升天教堂,華西里.柏拉仁諾教堂,位於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市中心紅場的東正教教堂南端,緊鄰克里姆林宮。

麻雀山Воробьёвы горы

麻雀山是莫斯科七山丘之一(Seven Hills of Moscow),名稱來自於附近的麻雀村,據說拿破崙曾經走過麻雀山,為此景點增添些許歷史意義。19世紀之前來到莫斯科的旅人,他們徒步或騎馬前往莫斯科市途中一定必經這一片麻雀山。位於俄羅斯莫斯科市的西南方,莫斯科河南岸,在1935年至1999年稱為列寧山,它也是莫斯科市的至高點,最高海拔高度為220米。若自由行來到這兒,可搭地鐵到麻雀山站(Vorobyevy Gory)。有一處著名的觀景台,從山坡茂密的森林一眼望去,能可以俯瞰莫斯科市的市景,視野極佳,其中包括著名的盧日尼基體育場和烏克蘭飯店。

麻雀山上的觀景台,正對著莫斯科國立大學的大門。著莫斯科國立大學的全名為,羅蒙諾索夫莫斯科國立大學,英文縮寫為:MSU或MGU,是俄羅斯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大學。大學主樓共32層,頂端呈尖頂狀,上面有一顆巨大的五角星,造型相當突出,總高度240公尺。不過要憑學生證出入,一般人不能隨意進入校園。莫斯科大學是所謂知名「七姐妹」建築物之一,指的是史達林式七大建築群,像是:莫斯科大學、藝術家公寓、文化人公寓、列寧格勒飯店、烏克蘭飯店、俄羅斯外交部大樓和重工業部大樓。這是在史達林時期建造的,由俄國建築師吸收西方古典建築藝術,再加入俄國時代精神的建築風格。

這類的建築風格有美國摩天大廈的高度、哥德式的線條、巴洛克式的尖頂。這類型史達林式建築,在建築藝術史上,被視為具有強烈獨裁者的意識形態風格。除了觀景台之外,山上還修建有基督教教堂三位一體教堂和一座滑雪跳台的纜車。約15到20分鐘徒步上山,或搭乘纜車到山頂,可抵達山丘頂,居高臨下,在這裡飽覽許多莫斯科著名的地標。

 

Tatler Asia

莫斯科地鐵 Моско́вский вокза́л

對不懂俄文的觀光客而言,毫無英文標示的地鐵之旅,也算是一趟莫斯科奇妙的冒險。既然來到莫斯科,建議您搭乘地鐵,體驗不同時期的俄羅斯。根據2009年金氏世界紀錄的記載,莫斯科地鐵是全世界載客量最高的地鐵系統,單日載客量超過900萬人,高於紐約地鐵。

1920年代,隨著莫斯科市的向外擴張,人口越來越多,一般的巴士與電車已經無法應付日益龐大的人口移動。1931年蘇聯政府開始興建第一條地鐵路線,1935年第一條地鐵線完工。莫斯科地鐵的主要結構,為中心向四周輻射狀,全長為333.4公里,共有12條線路以及200個車站,莫斯科地鐵總共有176個車站,大部分的車站都是在地底下,不同路線的轉換,都是在地底下進行。從紅線的月台轉換到綠線的月台,必須搭手扶梯往更深的地底去,然後穿越很長的通道,換一個月台可能需要五到十分鐘。

莫斯科地鐵始建於上世紀30年代,正值史達林執政時期,史達林時期蓋的地鐵站,有著他好大喜功的誇張建築風格,他更將地鐵定位為一項彰顯國家實力的形象工程。;二戰時期,戰爭主題就躍上了壁畫與馬賽克壁雕,這時候的地下車站也充當防空洞。赫魯雪夫上台時,考慮到民生問題,於是在他任內興建的地鐵站都捨棄豪華風格,改走樸實路線,完全沒有裝飾,只有冷冰冰的白色牆柱。不少國家的地鐵都與防空洞有關,但挖到莫斯科地鐵這麼深的還真不多見。

據估計每日約有9百萬人次使用。所有的線路按照其開通順序的先後,以1至12的編號,其中最重要的要屬5號線-也就是環線,它連接其餘大多數線路,長度大約為20公里。莫斯科地鐵大部分線路和車站都是在地下的,但其中4號線途中的7個車站,是建立在地上,12號線除了與9號線交匯至與6號線交匯的車站之外,全都是架空車站。另外,有3條線路通過鐵橋、穿越莫斯科河,分別是1號線、2號線、4號線,其中最獨特的1號線,麻雀山站,因為這一站就設立在莫斯科河的正上方的盧日尼基鐵路橋上。

當地鐵由周邊向市中心駛去,報站音為男聲,而當地鐵開始駛出市中心往郊區的時候,則為女聲報站,而在環線上,順時針行駛的時候,為男聲報站,而逆時針的時候則為女聲。在莫斯科地鐵站裡面,可以修欣賞優美的大理石藝術雕像、浮雕,典雅的吊燈、穹頂、迴廊,精緻的壁畫、玻璃拼花、馬賽克鑲嵌畫,體育館站甚至陳列早年蘇聯運動員獲得的各種獎盃。

地鐵站名,如:十月廣場、馬克思主義者、紅色近衛軍、共青團員等等,別具蘇聯獨特名稱,不會在其他世界城市看到,站名一直沿用至今。地鐵站內公共藝術品,多是以蘇共革命為主題,像是革命廣場站的雕塑是以十月革命勝利和蘇聯紅軍反法西斯戰爭為素材;塔甘站高舉壯闊的穹頂中心是一幅黨旗飄揚的油畫;在庫爾斯克站甚至能看到前蘇聯的標語:「史達林教育我們要對國家忠誠,鼓舞我們為了偉大事業努力奮鬥」之類,蘇共時期政治色彩濃厚。

莫斯科地鐵很深,每站幾乎都在底下,很多站從地下到地上,搭乘扶手電梯需要幾分鐘時間。搭乘時常常見不到自然光,類似台北捷運木柵線轉板南線的忠孝復興站手扶梯,搭地鐵像是台北跨年夜的捷運站光景,能在30年代就能蓋出如此四通八達的交通運輸工具,實屬難得。轉車時,如果遇到尖峰人潮,總是被推著走,這時請留意自己的隨身行囊,進到地鐵站可把隨身包往前背。

地鐵的交通流量很大,尖峰時刻每一班車之間的間隔不到一分鐘。剛到俄國最不習慣的事情就是地鐵的門關的又快又狠,人尚未走出車廂,廣播卻已經響起「小心!門要關了!」俄國人上下車時會先把手壓在門上,預防被地鐵門給夾到。莫斯科地鐵是全球最清潔、最有效率的地鐵之一,讓莫斯科人引以為傲。共有 13 條線,200 多個站,它結合文化與革命的特色,與其他國家城市地鐵站最大的不同之處。

記得在莫斯科地鐵某站裡,掛著一個看板寫道:「莫斯科地鐵站沒有一模一樣,每一站都有自己的特色。」要奢華的有奢華,要工業風的有工業風,要共產風格就有共產拼貼,猶如一個個藝術館。建議到俄國一定要抽空來搭地鐵,體驗一下!

 

Tatler Asia
Above 莫斯科地鐵站
Tatler Asia
Above 莫斯科庫爾斯克車站

阿爾巴特大街 Арба́т 普希金《我曾經愛過你》

阿爾巴特大街,曾是藝術家薈萃之處,有許多古色古香的建築,又有新與舊之分;舊阿爾巴特是一條民俗徒步區,新阿爾巴特則是現代商業街,可以一家家商店一直逛下去,既有百貨商場,也有服裝、家電的專營店。老街不寬,兩邊除了經營俄羅斯工藝品的商店,就是酒吧和餐館,但特色的小店一家挨著一家,挺吸引我的目光,商品種類繁多,有:琳琅滿目的皮衣、T恤,精緻的耳環、各種護身符、小背包、仿製蘇聯共產的證件、雕塑,俄羅斯套娃,特別是歷屆領導人造型玩偶套人,更有不少街頭作畫的藝術人,可說是阿爾巴特街上鮮明的風景。

沿途可見露天擺放的餐桌和椅子的酒吧,走累了可坐下來,一邊品酒、一邊欣賞街景。路中央是一個接一個的工藝品攤位,擺滿套娃、刻有俄式教堂的水晶擺件和俄羅斯風格的桌巾。還有幾位青年人抱著吉他,自彈自唱,自娛娛人,路人不時打賞,自樂的同時又賺些零用錢。著名詩人普希金,從1830年起居住在這條大街上,他的詩除了有優美的詞彙、豐富的情感,紀錄他當下的戀愛,也反映出他的遭遇與當時俄國的貴族社會環境。要認識俄羅斯的文化,絕不能不提普希金,若以情詩回顧詩人一生當然有點狹隘,但若抽離了愛情,他的一生將會失色許多。

他似乎活在俄羅斯人的心裡,普希金的故居坐落在阿爾巴特街53號,走在人來人往的阿爾巴特街,看似熱鬧的街,卻又帶點感傷,不禁想起普希金與他的妻子,這位被喻為當時「聖彼得堡最美麗的女人」,在法國軍官的出現,外傳二人有染的謠言,普希金為了榮譽,和想追求妻子的法國軍官丹特士決鬥,中了一槍,兩天後便離開人世,在此讀到普希金寫下的這首詩《我曾經愛過你》:

「我曾經愛過你:愛情,也許

在我的心靈裡還沒有完全消亡;

但願它不會再打擾你;

我也不想再使你難過悲傷。

我曾經默默無語地、毫無指望地愛過你,

我既忍受著羞怯,又忍受著嫉妒的折磨;

我曾經那樣真誠、那樣溫柔地愛過你;

但願上帝保佑你,另一個人也會像我愛你一樣。」

悄悄地朗讀他的這首詩之後,他的愛情故事已經成為不朽傳奇,點燃在成千上萬人的心中,永不熄滅。

 

Tatler Asia

※ 第一本結合電影、文學與鐵道的俄羅斯旅遊書 ※
循《安娜卡列尼娜》足跡,一睹如宮殿般華麗的聖彼得堡地鐵。莫斯科最古老的凱旋門,等同於《戰爭與和平》波瀾壯闊的歷史。到歷時百年的馬林斯基劇院,觀賞和《紅雀》一樣扣人心弦的芭蕾舞演出。

※ 從比台灣慢4小時的地方,來到快1小時的地方 ※
從莫斯科,到海參崴,近萬公里長的西伯利亞鐵路,跨越歐洲、亞洲五個時區,跑完全程至少需要一週。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不遠千里而來,而這趟鐵道之旅對台灣人來說是較為陌生的旅程,透過感動人心的電影,與詩歌,旅遊達人黃作炎帶領讀者以不同以往的角度,深入俄羅斯,了解俄羅斯。

本篇文章由出色文化提供,全文摘自《走讀俄羅斯:8大必遊景點x10部經典電影,令人藝遊未盡的鐵道深度之旅》一書。

Top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