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風式橫掃亞洲的日本動畫《Pui Pui 天竺鼠車車》,到底為什麼爆紅?Tatler 為您進行以下三點分析。

由台灣木棉花代理推出的日本動畫《Pui Pui 天竺鼠車車》,是由1992年次的導演見里朝希原創的「電視定格動畫」,一集不到三分鐘,現在已正式打敗《鬼滅之刃》,成為木棉花Youtube頻道「最快破百萬觀看的正片」。

該短片描繪的是在一個人類生活的都市社會,所有的交通工具都變成了天竺鼠,他們會開心、會恐懼、會被路邊的胡蘿蔔誘惑而忘記警務執勤。這個原本要做給兒童看的動畫,推出後旋即黑馬式橫掃日本、台灣的「大人」,最新一集才推出三天,立刻在Youtube上累計了170萬霸氣點閱。

Above 爆紅日本動畫《Pui Pui 天竺鼠車車》 第01話【塞車了是誰的錯?】

所以《天竺鼠車車》到底紅什麼?我們試從以下三點進行分析。

1. Fear of Missing Out

想必大家已經對「FOMO」(Fear of Missing Out)這個詞並不陌生。2014年由作家 Patrick J. McGinnis 在哈佛商學院雜誌《The Harbus》提出的「FOMO」社群恐慌症,描述人類想要與他人保持連結、不希望自己錯過任何話題的現象,尤指社群媒體發達後的時代。

出於這種「不願錯過的好奇心」,所有人一夕之間開始關注《天竺鼠車車》,如果說這部動畫是一個具有魔性的邪教,那它的入教門檻達到前所未有的低。每集約莫2分40秒的影片長度,甚至比某些電影預告還短,這樣的形式將《天竺鼠車車》的入門門檻降到極低,比起網路上任何一部討論度爆表、當紅的影視作品,都更容易成功吸引點閱率。反正不喜歡的話,大不了就浪費幾分鐘而已?

2. 抓準現代人共鳴

《天竺鼠車車》首集最厲害的共鳴點,大概就是抓準了每一位用路人塞車時都曾有過、但可能沒有說出口的念頭:「前方肯定有智障。」這種不抒不快的情緒,透過想像力豐富的療癒畫面演出,讓每一位觀眾莫名「消氣」。

說來奇怪,畢竟現在的我們比以前多了許多可以創作、發佈、抒發想法的平台,卻始終有股積鬱梗在喉頭,所謂的「療癒系」為此從未落下熱搜寶座,迷因文化也因之而生,反映出一個世代自認「改變不了現況,不如看看迷因」的心態。

3. 毫不馬虎的幕後製作

點開《天竺鼠車車》影片的你,是否也不禁思考起:這是怎麼拍的呢?《天竺鼠車車》的製作團隊其實共有4人,由畢業於東京藝術大學動畫研究所、主攻定格動畫導演見里朝希主導,以姊姊見里瑞穗所養的天竺鼠「馬鈴薯」作為創作原型,他最初的想法是:「如果汽車是可愛的天竺鼠,那麼在開車時,就算發生令人沮喪的事情也可以輕鬆解決了。」

定格動畫的製作其實相當耗時費工,每天製作進度約4~5秒,如果遇到較困難的場景,甚至一天做不到1秒。儘管無法預知《天竺鼠車車》迷之魅力能夠延燒多久,但確實已在短時間內讓更多人認識不同的影像表現形式。

Top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