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洪瑞麟,《吃便當》,1957,墨、淡彩、紙 ,38.5×53.5 cm。台北市立美術館典藏。
出生於1912年的台灣畫家洪瑞麟,作品是台灣美術史中「寫實藝術」的代表,長年來多受收藏家與研究學者青睞,備受各方關注。而在洪瑞麟逝世24年後,長子洪鈞雄決定將父親當時移居美國所攜帶的珍藏畫作捐出,將150件精彩作品贈予台北市立美術館,送回父親懷念的故鄉。
Tatler Asia
Above 洪鈞雄美國家中客廳掛著父親的作品。(攝影:林宗興,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藝術家洪瑞麟從小便對繪畫有著濃厚的興趣,1927年時進入了由「台灣第一位西畫家」倪蔣懷所出資的台灣繪畫研究所學習,並在1936年時自日本帝國美術學校畢業。

畢業後洪瑞麟自日本返國,到了倪蔣懷於新北瑞芳的礦坑場工作,開始了他獨特的「礦工畫家」之路。洪瑞麟深入礦場第一線,以精練、粗獷的筆觸,寫實的記錄下了採礦工作的危險與辛勞,30多年來的礦場生涯,洪瑞麟透過藝術表達出對礦工們的敬佩,並為台灣的礦業黃金歲月留下珍貴記憶。

Tatler Asia
Above 洪瑞麟,《日本畫室》,1935,油彩、紙,38.7×28.7 cm。台北市立美術館典藏。

去年8月時,洪瑞麟長子洪鈞雄主動聯繫北美館,表示願意將家藏作品捐出,北美館便於同年10月派團前往美國挑選作品,終於在今年作品通過審議,正式進入館藏,更加完善了台灣的藝術史典藏。

本次入藏的洪瑞麟作品共有150件,其中共有91件為珍貴的礦工畫作品(其中更有9件為雙面畫)、32件裸體素描(其中1件為雙面畫)、5件人像繪畫、8件風景畫、7件留日時期作品與7本速寫集。作品縱橫洪瑞麟創作生涯,見證了畫家精彩豐富的創造力。

Tatler Asia
Above 洪瑞麟,《載斗笠的雜工》,1958,墨、淡彩、紙,55×39.3 cm。台北市立美術館典藏。
Tatler Asia
Above 洪瑞麟,《長子鈞雄畫像》, 1945,油彩、木板, 25.9×20.7 cm。台北市立美術館典藏。
Tatler Asia
Above 洪瑞麟,《捨石山(土堆尾)》,1951,水彩、紙,20.8 x 30 cm。台北市立美術館典藏。

獲得150件洪瑞麟珍藏作品後,北美館也預計將於2022年春季推出相關展覽,將透過洪瑞麟堅毅的筆觸帶領觀者走進幽暗礦坑,體會礦工工作的驚與險,以及走出地底後的天光。展覽預計將結合文獻、影音紀錄及專書出版,延續洪瑞麟的土地之情,記錄下輝煌又艱辛的台灣礦業歷史。

 

整理撰文:TARINA CHOU

Credits

圖片  

台北市立美術館

Top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