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是亞洲第一個通過同志婚姻合法化的國家,為呼應時代變遷,台北當代藝術館於亞洲首度推出「光‧合作用─亞洲當代藝術同志議題展」。

爭取同性伴侶權利30年後,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通過同性婚姻合法的國家,更將是第一個推出以同志為議題的大型藝術展覽。

台北當代藝術館於9月9日至11月5日展出的「光‧合作用─亞洲當代藝術同志議題展」(Spectrosynthesis – Asian LGBTQ Issues and Art Now), 將以多場藝術家面對面座談、 MOCA 講吧專題講座、專家導覽、親子工作坊、廣場活動等 ,與大型展覽一同探討同志議題。

此展覽以「光」作為主題名稱,聚焦在文化、語言、地緣關係和族群背景相近的香港、台灣、中國、新加坡等地 22 位藝術家參與,展出共 54 件作品,呈現出50年來的同志歷程,並進一步彰顯 LGBTQ 的藝術成就,表現同志的心靈世界與美學價值。

以下是Taiwan Tatler為你精選六大不可錯過的展品:


楊嘉輝:《消音狀況#5 消音合唱》
Muted Situation #5: Muted ChorusSamson Young – Muted Situation #5 Muted Chorus – 2016 – H-R image 03.jpg (original size)

圖片提供/Edouard Malingue Gallery

入選香港2017 Generation T名單的聲音藝術家暨作曲家楊家輝(Samson Young)的作品,經由無投射出音符的方式演奏整首合唱作曲,在演出過程中,合奏、表演者身體的參與以及其他元素被保留,但音符被刪去,不被觀眾所聆聽,由於抑制「前景」發聲的成分,因此其他聲響如歌唱者的呼吸、肢體動作來回間及翻閱樂譜的聲響被更清楚地表現出來。


王俊傑:《激情》Passion《激情》專輯-1.jpg (original size)

圖片提供/王俊傑

身為台灣新媒體藝術先驅者之一,王俊傑將在此展中展出他最新作品。場景原型以及情節挪用來自於德國導演Rainer Werner Fassbinder於1982年的電影作品《霧港水手》(Querelle),故事從一個太空人「哈爾」出現在黃昏的荒廢港口開始,三個無所事事的水手閒晃至此,本來沒有交集的幾個人邂逅了彼此,慾望的流動充滿了孤寂的碼頭,同時,哈爾手裡的珍貴礦石也成了大家共同覬覦的目標。藝術家想透過該作品探討愛慾和激情兩者間的關係。


曾怡馨:《奧林匹亞》Olympia
奧林匹亞Olympia  Photography Printing, Frame 110x152cm 2014.jpg (original size)

圖片提供/曾怡馨

善於運用多樣的複合媒材作為詮釋創作旨趣,台灣藝術家曾怡馨的作品《奧林匹亞》出自她2014-2016年《名畫系列》,她邀請一般大眾共同完成,參與者依據畫作的構圖與故事背景,再加入自己的想法,重新演繹藝術史上的經典畫作。藉此探討合作關係中的實驗與互動性,並試圖建構對西方經典畫作更多元的觀看方式與解讀。而《奧林匹亞》則擬仿了馬內1865年的同名經典之作,於此曾怡馨借寓了馬內的精神,創造《奧林匹亞》不同的觀看視角,思考當代同志平權所面臨的困境與議題。


侯俊明:《男洞》Man Hole
resized_Chun-ming Hou – Man Hole – 2014-16 – image 01.jpg (original size)

圖片提供/Hou Chun Ming Studio

慣以「六腳侯氏」署名的台灣藝術家侯俊明,早期以裝置及版畫形式進行創作,就學時期受當時盛行的工地秀、脫衣舞等影響,作品中充斥情色文化的圖文符號,大膽挑戰情慾等禁忌題材,並融入宗教民俗美學。本次展出的作品《男洞》系列出自2014年開始創作的《身體圖》系列,是藝術家與受訪者身體的互文性創作,選出其中的13位同志受訪者的身體圖,作品名稱中「洞」代表記憶的窺視與秘密,也象徵著慾望、匱乏與追尋。展出同時呈現同志們自畫像與藝術家筆下的同志模樣,讓觀者可以透過雙重的詮釋解析這組作品,探討同志身份在臺灣社會的處境,並透過圖像創作的轉化過程,讓受訪者對於身體展現強烈的自覺,進而敘述同志如何完成自我凝視。


 曾廣智:《加州舊金山(金門大橋)》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Golden Gate Bridge)
resized_Tseng Kwong Chi_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Golden Gate Bridge)_1979.jpg (original size)

圖片提供/Ben Brown Gallery

此展展出香港裔美國籍攝影師曾廣智從《東方遇見西方》系列中挑選的其中三件作品,他以幾乎一致的機械式姿勢,通過自拍塑造獨特的個人形像,也逐漸地由一個外國的遊客轉化為一名發現者,勾勒出一個來自東方世界的中國人,在西方世界裡做社會探險的一項文化使命。


 西亞蝶:《縫》Sew Up
xiyadie-sew.jpg (original size)

圖片提供/西亞蝶 

西亞蝶,1963年生於中國陝西,高中畢業之後即輟學,跟從母親學習「剪紙」這項傳統的中國技藝。西亞蝶的成長歷經過中國文化大革命,而同性戀在文革時期受到嚴重的迫害,直至今日中國的官方體系裡,同性戀仍是禁忌話題,因此藝術家的同性戀傾向從小即深深地被社會的傳統觀念所壓抑;西亞蝶透過自傳式的剪紙創作,來宣洩並表達內心世界的糾結、與生命經驗的苦澀。本次展出的作品包含三個不同時期的系列「門」、「車」、「樂」,從中可看出藝術家在不同時間點的狀態,透過「門」的意象,表達同志於「櫃子」內的壓抑,更可以直接從「門」系列中看到藝術家徘徊在門內與門外的生活狀態,和對傳統異性婚姻的反抗;「樂」以及「車」系列則是藝術家在自我認同與解放後,對於同志愛情中所經驗的慾望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