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2020年第二屆台北當代展覽會場 (圖片由台北當代提供)
第二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Taipei Dangdai Art & Ideas,以下簡稱台北當代)開啟多項創舉,《Taiwan Tatler》也整理出此次展會不可不知的五大重點,邀您先睹為快。
Tatler Asia
Above 2019年第一屆台北當代展覽會場 (圖片由台北當代提供)

邁入第二屆的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帶來更多不同的講座與藝術活動,要讓台灣化身一座多元精彩的城市藝博。本屆展會內共分「畫廊精粹」「新生畫廊計畫」「個人展藝」三大展區,並同樣設有旨在培育新晉藝術家、展示作品價格低於8,000美金的「藝術沙龍」展區,以及遍布展會現場各處的「裝置藝術」。邁入第二屆的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更強調聚焦台灣本地藝廊與藝術家,同時也與國際交流,開啟更多藝術討論與對話。其中,更有多家國際頂尖藝廊包含Scai the Bathhouse、Artinformal Gallery、Kaikai Kiki Gallery、Lévy Gorvy、Galerie Eva Presenhuber、以及Galerie Kamel Mennour,均首度參與這場藝術盛會。 

1. 聯合總監岳鴻飛Robin Peckham加入

Tatler Asia
Above (左起)聯合總監岳鴻飛與任天晉。PHOTOGRAPHY BY SHAO JOU HUANG

為了深耕亞洲、深耕台灣,同時也帶來更多元豐富的藝術討論,本屆展會迎來了一位生力軍——聯合總監岳鴻飛(Robin Peckham),他在過去15年期間曾擔任策展人與藝術主編,如今,他常駐台北,將他對於藝術的宏觀視野,於此交會出全新火花。本屆台北當代的公眾參與活動,即是由他負責策劃。

2. 聚焦本地畫廊與藝術家

arrow left arrow left
arrow right arrow right
Photo 1 of 3 池農深 《Sadness-4》, 1990年代,布上油畫,180x180厘米 (圖片由采泥藝術提供)
Photo 2 of 3 何采柔 《Animalized》,2019,單頻道錄像 (圖片由藝術家及TKG+提供)
Photo 3 of 3 陳敬元 《Card Stunt XX》,2019,油彩 畫布 (圖片由藝術家及TKG+提供)

本屆展會共有99家畫廊參展,其中有23家在台灣設有永久展覽空間,包含索卡藝術、谷公館、非畫廊、采泥藝術、Each Modern亞紀畫廊、大未來林舍畫廊、就在藝術空間、白石畫廊、日動畫廊當代館、路由藝術等,也都帶來台灣、日本與國際藝術家的精彩作品。聯合總監任天晉與岳鴻飛在日前與《Taiwan Tatler》的訪談中也提到,台北當代的獨特之處,便是將重心放在亞洲、聚焦台灣,與歐美重要畫廊在比例上取得平衡

arrow left arrow left
arrow right arrow right
Photo 1 of 2 徐永旭作品 (圖片由双方藝廊提供)
Photo 2 of 2 吳季璁《氰山集之三十八》,2018年,氰版攝影、宣紙、壓克力膠,180x180 厘米 (圖片由藝術家及世界畫廊提供)

3. 東區藝廊 Dong Gallery

Tatler Asia
Above Taeyoon Kim 《Drifters v1.04》 圖片由藝術家及惠思 Whistle 提供 攝影: Dong Gallery_1

長達90公尺的東區藝廊(Dong Gallery),早在2019年11月20日,便開始展出多位藝術家的大型數位及影像作品,包含Taeyoon Kim、陳萬仁、Timothy Curtis和賴威宇,讓藝術作品、台北街頭的行人與行車,一同開啟一場不受時間、場域限制的藝術對話。 

4. 展場內設置裝置藝術

arrow left arrow left
arrow right arrow right
Photo 1 of 2 豪華朗機工 《漫遊一羽》,2016年,動力機械裝置(不鏽鋼、馬達、碳纖),140 x 248 x 717 厘米 (圖片由誠品畫廊提供)
Photo 2 of 2 陳萬仁《夜太美》(圖片由双方藝廊提供)

除了首次於會場外展出大型數位及影像創作,讓整座台北城市化身為最活潑、最具特色的展場外,台北當代展會場內的公共區,也展出多位藝術家的裝置藝術。

甫獲總統文化獎的藝術團隊豪華朗機工,除了首次於台北的藝博會帶來個展,也於公共區呈獻《漫遊一羽》作品;擅長錄像創作的藝術家陳萬仁,也帶來結合機械動力與行動通訊設備的錄像創作《夜太美》;而向來以創作反映台灣土地人文情懷的朱銘,此次也將由真善美畫廊呈現其人間系列《排隊》作品,十件真人高的彩繪銅雕,刻畫出當代生活日常;前波畫廊也於此次展會中,呈現艾未未的作品《Law of the Journey (Prototype A)》,此作品受到難民乘坐橡皮艇、顛沛流離尋求歸所的啟發。

arrow left arrow left
arrow right arrow right
Photo 1 of 2 朱銘 《人間系列-排隊》,2002年,青銅,173.5 x 72 x 690厘米 (圖片由真善美畫廊提供)
Photo 2 of 2 艾未未 《Law of the Journey (Prototype A)》,2016年,強化塑料,580 x 1640 x 350厘米 (圖片由前波畫廊提供)

5. 新觀點共享平台

本屆台北當代更特別由聯合總監岳鴻飛(Robin Peckham)與資深文化人張鐵志,一同策畫「新觀點共享平台」一系列公眾講座,本屆以「思想共築:島嶼與海峽」為主題,並透過「科技」、「生態」、「傳統」、 「流行文化」四大子題,邀請各個不同領域的專家,進行跨界對談,藉此觸發更多不同的思考空間與藝術對話。

在展會開啟的1/17~1/19日三天內,新觀點共享平台將陸續呈現15場不同主題的講座活動,包含藝術家座談、紀實影像放映與會後座談、女性藝術家與亞洲攝影專題等。

完整講座資訊:新觀點共享平台15場公眾講座

(15 個場次皆無須事先報名,請在講座開始前10分鐘至新觀點共享平台論壇室入座。現場並提供中英同步口譯。)

Top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