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台北雙年展「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登場!兩年一度藝術盛會7大展覽亮點公開

呼應「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的主題,北美館化身為「星象廳」,集結來自27個國家和地區共57位參與者及團隊參與展覽,並根據不同價值觀將展覽劃分為五種星球,帶領觀者以星球的角度走過存在於當今社會中的各種觀點,除了要藉由藝術讓大眾看見各觀點間的差異,更期待能促成對立觀點間的互動,並喚起人們對當前政治局勢和暖化危機的重視。
1/7 序曲
步入北美館大廳,墨西哥原住民藝術家費南多・帕馬(Fernando Palma)的機械獸裝置將率先映入眼簾,融合機械動力與墨西哥納瓦文化(Nahuas),自在穿梭移動的機械獸宛如生命個體,邀請觀者展開機器與生命的兩極思辨。
2/7 全球化星球
隨著商業發展與數位科技讓世界相連,全球化曾經是一個象徵著和諧共榮的美好構想,然而跟著全球化而來不只有世界互通有無的好處,亦有難解的氣候變遷與經濟、種族等不平等問題,而「全球化星球」便要帶領觀眾看見全球化社會的各方各面。
「全球化星球」裡共有10件作品展出,其中由法國藝術家法蘭克・列布維奇(Franck Leibovici)及法律分析師朱利安・塞胡西(Julien Seroussi)共同創作的作品《穆遵古》(muzungu),便探討著國際司法議題,藉由展場內的藝術裝置,兩位創作者邀請觀者參與探討國際法庭案件,從重整證據開始,為事件展開新的論述。
3/7 維安星球
面對全球化的危機,許多人則轉向了封閉的「維安星球」以尋求穩定,嘗試透過分離與保護讓自己免於受外界侵害,這樣的現象隨著不同國家、不同年代等特定人物的出現,逐漸在各國政治場域中發酵,透過藝術的角度,「維安星球」將以三件主題不同的作品,與觀眾一同思考該現象。
其中,藝術家尤拿斯・史塔(Jonas Staal)便系統性的剖析了美國極右翼黨派的宣傳機制,而台灣藝術家秦政德與團隊則以《在冷戰裡生火》為題,重現台灣冷戰時期的防禦設施與社會面貌。
4/7 脫逃星球
如果有天地球不再適合居住,逃離可能將成為人們的唯一選擇。在「脫逃星球」裡,觀者將前進宛如科幻電影般的未來世界,於荷蘭藝術家范柯・荷瑞古拉芬(Femke Herregraven)的作品《腐敗的空氣──第六幕》中,探索一座末日後的地下碉堡,初訪地球持續崩解後的黑暗未來。
5/7 實地星球
然而逃避與爭執都將無法真正解決當前的社會問題,唯有正視危機,才有機會能找到解方。「實地星球」裡,便聚焦於我們目前賴以為生的地球,透過作品帶領大家看見地球的不同面貌,試圖找尋人類文明與自然生態共存共榮的可能。
6/7 另類重力星球
「另類重力星球」則認知到人們全都生長在不同星球的現實,適應著各星球之間的吸引與相斥,同時也享受著自我星球上的獨特哲理。「另類星球」中的五件作品中,藝術家雋・巴爾達扎(June Balthazard)與皮耶・保茲(Pierre Pauze)透過影像裝置《Mass(質量/彌撒)》,藉由兩位物理學家的對話展開關於物質的思辨。
展覽尾聲則將播放本屆雙年展策展人之一——布魯諾・拉圖的劇場式講座影片《顛動地球》,片中將開啟關於地球的終極對話,比較伽利略於1610年提出的觀點以及詹姆斯・洛夫洛克(James Lovelock)的當代見解,為「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展覽劃下句點。
7/7 2020台北雙年展「公眾計畫」
除了以星球劃分的展覽內容,2020台北雙年展亦將推出一系列以在地為出發的公眾計畫,包含透過情境模擬討論當今台灣社會議題的「協商劇場」、重新探索個人定位的「羅盤工作坊」,以及由獵人、海洋學家和人類學家領隊的三日徒步工作營「通往世界的獸徑」等精彩活動,不僅將藝術進一步帶入生活,也將呼應本屆雙年展主題,積極與各界展開多元對話。
兩年一度的台北雙年展今年不畏疫情順利登場,將帶領觀者在動盪的時代看見社會中的不同觀點、重新檢視隱藏於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展覽已於11月21日隆重登場,並將持續展至2021年3月14日,期間更將從12月8日起於週二至週日10:30與14:30推出定時導覽,熱愛藝術與文化的民眾絕不能錯過!
2020台北雙年展
活動時間:2020年11月21日至2021年3月14日
地點:台北市立美術館(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9:30-17:30、週六9:30-20:30(週一休館)
- Images 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