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過去,又一個藝術季來到尾聲。2017對於藝術圈來說是多麼精彩的一年:威尼斯和伊斯坦堡雙年展;卡塞爾(Kassel)及雅典十分古怪且耗費巨資、近乎破產的第14屆文獻展(Documenta 14);位於開普敦、被譽為「非洲的泰特現代美術館」的蔡茨當代藝術博物館(Zeitz Museum)開幕;以及上個月甫揭幕、建築絕美的阿布達比羅浮宮(Louvre Abu Dhabi)。此外,還有包括夏卡爾、David Hockney和草間彌生在內多位藝術巨匠的巡迴回顧展;世界各地舉辦的羅丹逝世百年紀念;以及紐約古根漢美術館舉行的中國當代藝術展《1989年後的藝術與中國:世界劇場》(Art and China after 1989: Theater of the World),展覽期間遭遇動保團體在館外抗議。展望2018年,全世界都將有啟發人心的藝文活動登場。以下八場展覽精彩可期,值得藝術愛好者在行事曆上標記並空出時間。

1. 雪梨    KATHARINA GROSSE

Tatler Asia
Above Katharina Grosse 2014年的作品《Inside the Speaker》(局部)。圖片提供/Nic Tenwiggenhorn

Katharina Grosse眼中的世界色彩斑斕,她最為人熟知的是運用大量布料、工業用噴槍和畫筆,在特定場域創作鮮豔生動的裝置藝術,挑戰繪畫的界線。來自德國的Grosse遊走於繪畫與地景藝術之間,總是超越畫框的界線,近乎激進地將傳統美術的疆界強力抹消,在廢墟、公共花園、海濱和工業區盡情揮灑她不受拘束的美學想像。2018年1月,Grosse將在雪梨藝術節(Sydney Festival)期間,於馬車創意空間(Carriageworks Arts Centre)展出一件大型裝置藝術,邀請觀眾走進她如史詩般瑰麗的畫布中。Grosse處於最佳的創作期:8,250平方公尺的布匹懸掛在馬車創意空間深如洞穴的大廳裡,各種色彩螺旋奔騰噴灑其上,營造出令人目眩神迷的視覺震撼。

Grosse的裝置藝術《馬兒又向前小跑了幾米路,然後停下》(The Horse Trotted Another Couple of Metres, Then It Stopped)將於1月6日在馬車創意空間展出,展期至4月8日。carriageworks.com.au

2. 紐約    傅丹:屏息凝神

Tatler Asia
Above 傅丹2009年在Chantal Crousel展出的作品《She was more like a beauty queen from a movie scene》。攝影/Jean-Daniel Pellen, Paris

行為藝術家傅丹(Danh Vo)認為「政治即個人」,他的作品在當今國際氛圍裡顯得特別尖銳,也正因為如此,古根漢美術館(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選擇於美國舉辦其首次個展。傅丹生於1975年的南越,小時候父親造了小船帶全家人出逃,後獲一艘丹麥郵輪救起,此後便於丹麥長大。坎坷的人生背景造就傅丹成為當代最著名的藝術家,他的作品探討諸如西方殖民,以及身分認同、宗教、資本主義和藝術創作者身份的專斷特性。他展示從家人那兒找到的文件、物品和影像,以及多年來購買、蒐集的各式物件,試圖以貼近你我的私密敘事檢視其中隱含的權力遊戲與衝突。這些多年蒐集而來的物件包括Henry Kissinger的謝函和來自巴黎Hotel Majestic(現為巴黎半島酒店Peninsula Paris)的水晶燈,1973年結束越戰的巴黎和約(Paris Peace Accords)就是於此簽署。傅丹將這些物件解構,再重新組成犀利的群像。本次於古根漢美術館的展覽將展出百餘件創作與裝置藝術,傅丹為作品下了註腳:「人生中微小的離散與漂泊」。

《傅丹:屏息凝神》(Danh Vo: Take My Breath Away)展期自2月9日至5月9日,於紐約古根漢美術館舉行。guggenheim.org

Tatler Asia

紐約    新當代藝術博物館三年展

紐約新當代藝術博物館(New Museum)其實並不「新」,迄今已走過40個年頭,不過始於2009年的《三年展》卻不折不扣是同類展覽中的新進者,首屆以年齡不超過33歲的新銳藝術家為主角,其後兩屆亦維持此精神。第四屆《三年展》於2018年登場,此次展覽的共同策展人由34歲的Gary Carrion-Murayari與28歲的Alex Gartenfeld擔任,以運用多變手法呈現新興藝術家作品見長。Carrion-Murayari自2010年起便於新當代藝博館擔任策展人,並共同策畫當年的惠特尼雙年展(Whitney Biennial);Gartenfeld則是邁阿密當代藝術中心(Institute for Contemporary Art in Miami)總策展人暨創館副館長。本展內容尚未公布,不過兩位策展人表示他們將為大家呈現來自非洲、東南亞和南美洲新銳藝術家的創作,而此創新、少見的做法也正是當代藝術領域最需要的。

《新當代藝術博物館三年展》(The New Museum Triennial)於2月7日至5月27日展出。newmuseum.org

3. 倫敦    JOAN JONAS

Tatler Asia

1936年生於紐約的Joan Jonas是行為與影像藝術的先驅,也是美國前衛藝術泰斗,最為人熟知的是以極具挑戰性和創新的手法融合行為藝術與影像。她憑藉《鏡面》(Mirror Pieces)系列於1960年代末在藝術圈獲得廣泛注意,該系列由表演者在舞台上緩慢而刻意地旋轉鏡子,將觀眾變成玻璃上的影像。Jonas長年不受美國博物館青睞,即使在2015年代表美國參與威尼斯雙年展也未獲重視。這次在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舉行的個展終於還她公道,將展出充滿實驗性的裝置藝術和全新大型創作,並配合作品規畫整體展覽空間,包括迷宮般的投影、聲音地景、道具、面具和鏡面。本次回顧展也是泰特美術館首次將展覽拉出展廳,規畫於斯塔爾影廳(Starr Cinema)播映影片,並於水槽大廳(The Tanks)進行行為藝術表演,兩處都是泰特美術館專為現場藝術(live art)而設計的空間,特殊的安排也凸顯了Jonas作品的重要性。

Joan Jonas個展於泰特現代美術館登場,展期從3月14日至8月5日。tate.org.uk

4. 巴勒摩    MANIFESTA 12

Tatler Asia
Above 圖片提供/Manifesta

「周遊列國」是Manifesta歐洲當代藝術雙年展(European Biennial of Contemporary Art)最貼切的註腳。該展覽始於1990年代初,當時是為了對冷戰時期的社會政治和經濟環境做出回應,此後每一屆都在不同城市舉行,目標是為不同藝術類別和在地社群打造跨區域的文化交流據點。本屆Manifesta雙年展落腳義大利西西里島首府巴勒摩(Palermo),並承諾要帶給大家精彩的藝術饗宴。這次展覽的創意團隊陣容堅強,包括來自荷蘭鹿特丹建築師事務所OMA的Ippolito Pestellini Laparelli(也是Manifesta歷來策展人中首位建築師)、瑞士當代藝術策展人Mirjam Varadinis、西班牙藝術家兼學者Andrés Jaque,以及荷蘭導演兼記者Bregtje van der Haak。他們和巴勒摩在地人士交流激盪,針對移民、氣候變遷、文化遺產和歐洲現勢提出多元觀點,並展望城市未來。聽起來充滿雄心壯志嗎?的確如此。 

Manifesta 12展期自6月16日起至11月4日,於多個地點展出。manifesta.org

5. 威尼斯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

Tatler Asia
Above UCSD Cross-Border Community Station。圖片提供/Estudio Teddy Cruz+Fonna Forman

2018年的雙年展由Grafton Architects建築師事務所創辦人Yvonne Farrell和Shelley McNamara擔綱藝術總監。兩人於1978年創立Grafton,近期剛奪下倫敦政經學院(LSE)Paul Marshall大樓的設計案。她們也是本雙年展繼2010年的Kazuyo Sejima之後,第二次由女性擔任總監職位。兩人將主題定調為「自由空間」(Freespace),利用諸如遮蔭、光線、材質或移動等元素的安排,探索「建築能為使用者帶來什麼樣的自由和額外空間」,希望藉此公民計畫和新嘗試,向大眾展示如何創造人與空間之間有意義的接觸。此次目標宏大並帶有政治性的展出為大樓換上新形象,搖身一變成為大方的公共空間,像是由Caruso St John Architects建築師事務所與藝術家Marcus Tay共同策畫的英國館;也有些專案探索公民權的意義,譬如美國館展出的案例;還有在德國館的展覽,意圖回應當前關於國家、保護主義與分裂的論辯。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Venice Biennale of Architecture)自5月26日起至11月25日。labiennale.org

6. 克里夫蘭    前沿國際:一座美國城市

Tatler Asia
Above Abraham Cruzvillegas 2016年的作品《Empty Lot》。圖片提供/Front International

位於美國中西部的克里夫蘭(Cleveland)或許不是大眾心目中的藝術之都,不過她正以此為目標,並推出「前沿國際」克里夫蘭當代藝術三年展。催生此三年展的幕後推手是藝術收藏家Fred Bidwell,首屆展覽將由兩位經驗豐富的專家擔綱藝術總監,分別是作家暨策展人Jens Hoffmann和藝術家Michelle Grabner,前者曾任紐約猶太博物館(Jewish Museum)副館長,後者是2014年惠特尼雙年展共同策展人及2016年波特蘭藝術博物館雙年展(Portland Museum of Art Biennial)策展人。本展以「一座美國城市」(An American City)為主題,集結55位在地或美國國內及國際藝術家,於多個展館展出橫跨各種媒材和類型的創作。展覽包含多項藝文活動,相互關聯輝映,如同其官網所言,是一場結合了「博物館展覽、公共和教育專案、駐村計畫、出版和學術研究等專業的複雜企畫」。至於是不是言過其實,可能就需要大家親自去欣賞了,不過從高達500萬美元的預算來看,此次三年展絕對值得一訪。

《前沿國際:克里夫蘭當代藝術三年展》(Front International: Cleveland Triennial for Contemporary Art)自7月14日至9月30日於多個展館登場。frontart.org

7. 紐約    BRUCE NAUMAN:消失行為

Tatler Asia
Above 圖片提供/2015 Bruce Nauman/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集觀念藝術畫家、行為藝術家和雕刻家於一身的Bruce Nauman,無疑是同輩藝術家中最具影響力的第一人。他的作品不斷挑戰觀者,有些人甚至會以「滿懷敵意」形容,融合殘酷的幽默和令人坐立難安的畫面,以及粗野的美和情緒化內容。譬如其中有件裝置藝術是在走廊上設置喇叭,不斷重複數著星期幾,這件作品讓他在2009年威尼斯雙年展贏得金獅獎(Golden Lion)最佳國家館參展人項目。另外一件作品是用糖果般繽紛的霓虹燈做出不斷上吊同時卻又勃起的線條人;還有一件影像作品,拍攝了躺在地上尖叫「不、不、不」的小丑。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將上述這些和其他更多作品集結起來,為Nauman舉辦20多年來首次如此完整的回顧展。展品包括攝影、霓虹燈、影像、繪畫、行為藝術和版畫,可以預見本展將成為喜好當代藝術的你在2018年非去不可、最具震撼力的展覽。

《Bruce Nauman:消失行為》(Bruce Nauman: Disappearing Acts)自10月21日至2019年3月17日於當代藝術博物館展出。moma.org

Top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