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玻璃為媒介、以創舊為核心,W春池計畫創辦人吳庭安,不僅看見玻璃材料背後的價值,更創造綠色循環經濟的無限可能。

吳庭安-1NEW.jpg

春池玻璃董事長特助暨W春池計畫創辦人吳庭安。

 

近一年多以來,春池玻璃正式宣布一項計畫──「W春池計畫」,而幕後推手正是春池玻璃的吳庭安。從小接觸玻璃的他,對於玻璃、對於這塊土地有著濃濃的情感,因為有著相當透徹的了解,所以吳庭安與父親春池玻璃創辦人吳春池看待玻璃的觀點自然與旁人不同,吳庭安也聊到:「我們是把玻璃材料當成可以用的資源,而不是當成回收的廢棄物。當我們看到玻璃碎的時候,我們都知道那還可以用,所以我們就會想辦法去參透它的特性與成分,看還可以運用在什麼地方。」而這也是「循環經濟」最可貴之處。不過他也坦言,其實最初並沒有一定要回到春池玻璃的想法,因此在英國劍橋大學畢業歸國之後,他選擇進入台積電的營運資源規畫部門就職,這一段經驗讓他打下了扎實的基礎,也更懂得以跨國企業的角度來看待一個公司的投資與營運層面。

 吳庭安-3NEW-1.jpg

W春池計畫特別與五位不同領域的設計師,透過143玻璃杯的不同設計傳遞美好循環概念。

 

現在,吳庭安正積極運作的「W春池計畫」,其實是將過去幾十年來春池玻璃一直有在進行的跨界合作計畫,再往更廣泛的領域推進。以往比較多都是與藝術家或是設計師合作,不過現在則是與會直接接觸到消費者的專業領域人才進行跨界合作,透過這樣直接與消費市場進行對話的方式,來帶動前端的循環。吳庭安也跟我們聊到W春池計畫最令他印象深刻的參與者就是廚師江振誠,他們的合作計畫名為「Darts by André」,是運用回收的玻璃與橡木酒桶來製作餐皿,以此展現對於環境土地的關懷。「回收是一種跟土地的溝通」吳庭安如是說道,因此春池玻璃將使用者丟棄的玻璃進行回收、做成原物料,然後再製作成產品回到消費者手上,藉此為廢棄物創造出全新價值。而現在(11月)正在進行中的「143一口啤酒杯」計畫,則是透過民眾的主動參與回收行動,來呼籲大眾對於環境、對於這塊土地有意義的人的關懷。吳庭安眼裡的「循環經濟」,不僅是奠基在商業價值之下,更重要的是透過這樣的行動,能夠與台灣的文化工藝與設計力產生連結,讓「回收」與「創新」能夠相輔相成,進而創造出全新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