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宇謙與莊東杰,一個在20歲那年榮獲第15屆俄國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小提琴銀獎(金獎從缺)之後,便開始揚名國際音樂殿堂;一個則是從小生長於音樂世家,從學習法國號到精通統計學,23歲時卻決定半路出家拿起指揮棒,如今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指揮家。這兩位堪稱世界級的古典音樂新星,同樣來自台灣,亦是我們Generation T的入選者(曾宇謙為2017、2019,莊東杰為2017)。擁有十年交情的兩人,今年三月也難得一起與上海交響樂團合作,聯手完成一場座無虛席的絕倫演出。

「在舞台上演出的時候,音樂就像是跟秒鐘互動的藝術,沒有橡皮擦,也無法重來,每一刻都是歷史。」莊東杰與我說話時句句鏗鏘、眼神堅定,我能想像他站在舞台上,面對團員的全神貫注,並精準掌握每一個音符的情緒高低,無庸置疑,他是整場演出的靈魂。而對曾宇謙來說,雖然遠赴莫斯科,與指揮大師普雷特涅夫一起錄製專輯是非常難忘的經驗,但他仍然最享受在舞台上的現場演出時光。「錄音真的是蠻大的挑戰,透過麥克風收音,每一個細節都被檢視得很清楚,往往Dynamic(動態)要做得比現場還大,如何與樂團平衡真的蠻挑戰的!但在拉現場的時候,當我不經意地看到台下每一雙目不轉睛的眼睛,有一種時間頓時凝結的感覺,這樣的感動是難以言喻的。」

聊到一起在上海演出的過程,兩人都不約而同地與我分享彼此自然的默契,「其實好的指揮家很多時候不需要開口說話,東杰用耳朵聽,一個眼神我就知道需要做速度上的變化。」曾宇謙說道。的確,指揮家、獨奏家與樂團就像是黃金三角的關係,相互獨立又相互依賴。而莊東杰也與我侃侃而談:「我認識宇謙的時候他還是個小孩子,這幾年真的看見到他的成長,每次跟他一起演出都很開心。我記得那天在上海演出前團練的時候,他稍微比預定的時間晚到了一點,而當他匆匆走進團練室,拿起琴拉下第一個音符的瞬間,那一剎那,所有團員停止聊天說話,彷彿有一盞聚光燈在他身上,是他讓時間凝結。」

雖然曾宇謙與莊東杰的年齡差了一輪,個性也截然不同,(一個靦腆溫馴,一個果決明快)但經過這次的專訪,我從兩位音樂家身上,看到了他們同樣擁有對音樂事業的執著與持之以恆的熱情,最重要的是追求真實的境界。「我想,像貝多芬那些偉大的音樂家,最終想透過作品表達的就是絲絲入扣的人性。」莊東杰的這一席話深深地衝擊了我的價值觀,原來,音樂不只是小我怡情的調劑,更是超越語言、深植人心的藝術與不朽的文化。

而兩人在結束上海的演出之後,也各自飛往不同城市繼續展開下一段音樂旅程。莊東杰於六月份前往澳門,與荷蘭鋼琴家約臣兄弟聯手,共同演繹三位20世紀音樂大師的經典傑作(史特拉汶斯基《俄羅斯詼諧曲》、普朗克《D小調雙鋼琴協奏曲》、普羅科菲耶夫《羅密歐與茱麗葉組曲》),並於七月份準備前往紐西蘭演出。而曾宇謙則在短暫返回紐約後,六月份前往新加坡演出,預計於八月初回到台灣,與桃園市國樂團攜手演繹耳熟能詳的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看著這兩顆耀眼繁星持續在世界各地發光發熱,更令人期待他們下一次在舞台上相遇的時候,共同譜寫下「過耳即永恆」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