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亞洲水果奶油蛋糕在Eater社論中廣受歡迎。(Photo: City Foodsters/Flickr)
Tatler編輯網羅各大媒體推薦美食與精彩的飲食相關議題,精選美味不容錯過。
Tatler Asia
Above Margaret Eby在Food & Wine雜誌中對「糊狀」食物(如鷹嘴豆泥,粥和粗糧)的優點進行論述。(Photo: Francis)

生活中的「軟爛」哲學
我們經常從療癒系美食獲得慰藉,這些食物或許沒有美美的外觀或訴求健康,卻很撫慰人心。Food & Wine雜誌的Margaret Eby建議我們,跳脫對於口感和Instagram擺拍的執著,重新擁抱「軟爛」。
 
2020年不可不知的飲食風潮
顛覆多重感官的實驗性饗食體驗能否席捲風潮?Conde Nast Traveller雜誌的Anna Prendergast探索全新餐食方式,善用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和數位投影技術,模擬用餐者的五感。
 
種子王國
Ruby Tandoh在這篇精彩長文裡,將熱愛種子的奇人Esiah Levy刻劃地生動鮮活。儘管出了園藝師或庭園造景的圈子後,大家恐怕不曾聽聞這號人物,但毫不減損這些故事帶給我們的啟發和影響。Levy向我們證明,人與飲食之間的連結是如此強烈。
 
如何讓獨自下廚也能變得趣味滿滿
一個人下廚就跟一個人用餐一樣,讓我們學習欣賞獨處,尤其在現今這個疏離的社會特別需要。那麼怎樣用食物彌補缺少的人際互動、滿足自己呢?衛報(The Guardian)的Bob Granleese請教英國美食名家,了解如何讓獨自下廚變得有趣。
 
飲食為何成為辦公室設計的考量?
Financial Times的Emma Jacobs觀察到,企業正竭盡所能創造健康的辦公室文化好留住人才,重視飲食和舒適辦公空間設計的新風潮應運而生,盼促進員工的溝通與互動。
 
名廚夫妻檔打造英倫帝國
Julia Moskin筆下引人入勝的深度訪問,揭露奇聞軼事背後的真實,記錄英國名廚伉儷Fergus和Margot Henderson無遠弗屆的影響力。

其他Tatler Dining

 

抗議活動和新冠病毒正衝擊香港充滿活力的飲食文化
備受推薦的Family Meal電子報作者、香港作家Andrew Genung,在香港餐飲業遭逢雙重打擊的現在,特別採訪了Eater的Amanda Kludt和Daniel Geneen。閱讀Tatler Dining,了解餐廳如何調整作業因應疫情。
 
新冠疫情下,中國人的飲食文化成為箭靶,滋養了種族偏見
Eater的Jenny G. Zhang點出中國人社群在新冠病毒肆虐下,飽受非人化論述攻擊的現象,批判媒體談論飲食文化時暴露的雙重標準。
 
別把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歸咎於傳統市場
無獨有偶,Goldthread的Clarissa Wei也警告,根深蒂固的仇外心理和對傳統市場的污名化,已經在這波新冠肺炎疫情中抬頭。
 
是時候多吃點魚罐頭了
David Neimanis曾說:「把它想成是海鮮版的熟食冷肉」,Tatler Dining的Charmaine Mok也同意──「我最近去了趟西葡,回程行李有大半都塞滿各式各樣的沙丁魚、鯷魚和其他美味的海鮮罐頭,經滷水、橄欖油、油封醃漬和香辣番茄醬汁處理」。

Tatler Asia
Rustic homemade dark chocolate
Above 鄉村手工黑巧克力。 (Photo: Getty)

你不可不知的巧克力二三事
刻意選在情人節前夕出刊,紐約時報(NYT)的Melissa Clark遇上巧克力就瘋狂,自然也熱愛從選豆到成品(Bin-to-Bar)、強調生產倫理的巧克力。你也愛之巧克力嗎?別忘了前往Tatler Dining,閱讀Natasha Tang整理的香港最佳Bean-to-Bar巧克力製造商
 
懷舊亞洲水果奶油蛋糕
亞洲孩子有誰沒吃過像這樣的生日蛋糕嗎?東方飲食文化的代表「亞洲水果奶油蛋糕」風潮再起,Patricia Kelly Yeo在Eater上撰文,分析這款隨處可見(又不會太甜)的糕點為何乘載這麼多意涵,儼然成為我們自身的懷舊代表。
 
有助預防感冒的土耳其國民奶茶正風靡世界
寒冷的冬天裡經常渴望來杯暖呼呼的飲品,Life and Thyme的Michael Butterworth介紹了來自土耳其的國民奶茶「Salep」,這款含有違禁成分,奶香濃郁、盈滿肉桂香氣的冬季熱飲,已在海外迅速竄紅。
 
巴勒斯坦美食崛起
Ligaya Mishan是我們最愛的美食作家之一,她在紐約時報探討敏感的飲食議題,觀察言之成理又思慮縝密,每每能點出關鍵問題,筆下對於「Dagga」(一種色彩鮮艷的熱沙拉,生辣椒搗碎後佐以番茄和蒔蘿)和「Mussakhan」(雞肉抹上鹽膚木粉後與金黃大蒜一起烘烤,端上桌時,以烤餅(Taboon)沾著辛香料與肉汁一起食用)等異國美食的描述亦勾人心弦。
 
且聽美酒評論家與侍酒師探討頂級酒水服務的藝術
少了品酒家的知識與熱忱,有時真會迷失在餐廳的酒單裡。洛杉磯時報(LA Times)餐廳評論家Bill Addison和侍酒師Kae Whelan,十分樂意協助用餐客人破解酒單密碼、找到喜歡的酒。下次外出用餐前,別忘了先好好拜讀一番。

Credits

編譯  

Weiyan Lin

Top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