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大部分的導演都有一種特質,一種不把一件事說到透徹就不罷休的特質,金馬影展開幕片《血觀音》的編劇兼導演楊雅喆,創作電影的心路歷程亦是如此。

03-血觀音(双喜電影)左起惠英紅-吳可熙-文淇 (2).jpg

電影《血觀音》獲得第54屆金馬獎三大獎項。(圖片提供/双喜電影)

 

從描述青少年議題的《危險心靈》、刻劃女同性戀情感的《逆女》到電影《囧男孩》與《女朋友。男朋友》等作品,楊雅喆對人性情感的刻劃、人生故事的脈動以及社會議題的關注,都讓人在看完他的戲劇作品之後,內心會有一股濃濃的後勁襲來。或許,這些作品類型可能會讓人習慣把他歸類為熱愛社會議題的導演,不過他卻表示:「我沒有特別喜歡關心社會議題,我覺得都是這些題目來找我的,我們當編劇就是要想辦法去搞懂這些東西。他們覺得我可以,我也願意花時間跟精神去理解,後來接觸得越來越多,看法自然會更深入。我對這個社會的理解大概就是這20年來接了這些工作之後,將我推向這個領域與議題。」

 

660.jpg

睽違五年楊雅喆帶來的全新電影作品《血觀音》,獲得第54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殊榮。(Photography/Makoto Lin)

 

或許就跟人生沒有什麼事情是平白無故而來的道理一樣,楊雅喆會一頭栽進戲劇圈20多年也絕非偶然,「我從小就喜歡看一些有的沒有的書,爸爸買什麼書我都看,尤其是廟裡的善書。」說及此處楊雅喆語氣也高亢了起來。後來他在大學時期莫名其妙加入了自己一點也不了解,當時甚至還覺得很「假掰」的話劇社,卻沒料到這是影響他人生相當重要的決定,因為話劇社開啟了他的戲劇之路。不過後來開始以戲劇維生,卻完全是機緣巧合,退伍後進入廣告製作公司的他,因為一位學長的介紹,開始在正職工作之餘,接一些當時有點類似社教短片的腳本撰寫工作,後來就不斷地寫劇本直到現在。 

而今,在睽違了五年之後,楊雅喆又一部身兼編劇與導演的劇情長片《血觀音》終於完成,同時也是本月底第54屆金馬影展的開幕片。此片是從台灣真實的政治社會景況作為劇本發想,楊雅喆坦言從2012年劇本(原名為血色青花瓷)的出現到整部影片完成整整花了五年這麼長的時間,是希望能夠堅持自己對這件作品的初心,「其實在這個過程中有機會來,但是我不願意改變我的初衷。」楊雅喆語氣緩慢而堅定地說道。《血觀音》從宣傳海報到故事情節,楊雅喆運用到一些小時候就經常接觸的宗教元素,並在製片與藝術圈友人的推薦與啟發下,將許多台灣本土的藝術養分注入電影當中,楊雅喆也特別說道:「拍片需要專業的人給予你一些不同的觀點與養分。」像是《血觀音》的國際版海報,即是由非科班出身、擅長描繪女性特質的台灣女性畫家柳依蘭操刀,透過她充滿張力的筆觸與鮮明的色調,與故事中三位不同世代女性內心情感拉扯與矛盾相呼應。

 

【血觀音】中文前導海報.jpg

由台灣女性畫家柳依蘭操刀的的國際版海報。(圖片提供/双喜電影)

 

相較於前兩部電影《囧男孩》與《女朋友。男朋友》,《血觀音》的題材感覺要沉重得多了,楊雅喆也笑說:「題材也應該要變了,不能一天到晚老是做小清新的電影,台灣的電影工業應該要有不同的刺激。」說巧也巧,今年恰好距離楊雅喆第一部編導電影《囧男孩》十年,這一個重要的歷程,也反映了他內心的變化,「我覺得十年前自己對於世界的想法就像小男孩一樣,還比較天真一點。可是這十年來別人丟給我的功課,還有我認識的人給我的這些養分,所以才生產出像是《血觀音》這樣比較複雜又成熟的電影,這跟《囧男孩》的反差是很大的。」

雖然不至於像粉絲見到偶像那般激動緊張,不過身為一個還算忠實的觀影者來說,這次跟楊雅喆導演的訪談之約,就像是場一對一的電影座談會般令人印象深刻。最後我們也不約而同地談到電影有趣的地方就在於,同樣的故事每一位觀影者所觀察到的都不盡相同,楊雅喆的結論是:「觀眾就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