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電子業的先驅,鳳甲美術館董事長邱再興歷經國家社會的變遷與藝術文化的蓬勃,他與Cathy Chiang 暢談其人生觀,並分享珍貴刺繡收藏及對下一代美術館的期待和願景。

1DS_4156.JPG
經過少時的困頓,邱再興走過科技產業的起起伏伏。 在 90年代,有感於社會一 股追求物質生活的風氣盛 行,當時經常往返歐洲與台灣之間,發現在東歐即使人民生活並不富裕,卻偶而穿著整齊去聽音樂會,或到美術館看畫,精神層面相當充實愉悅,生活得很有品質。這個觀察給了他許多啟發,從單純欣賞藝術,進而走上收藏之路。為了能與精神生活有一平衡,邱再興毅然決定結束事業,於 1990 年成立邱再興文教基金會,並找來小學同學暨音樂家馬水龍擔任執行長,隔年又成立鳳甲美術館, 一晃眼,將近廿年歲月 就過去了」。

「我對生活的要求可 以很簡單,但對美的事物,卻毫無抵抗力。」 鳳甲美術館擁有一批珍貴無比的刺繡收藏,起 源於一位經營刺繡買賣的朋友,呈獻出一幅蘇州〈十二金釵屏風刺繡〉,夫人第一眼便非常喜歡,自此展開刺繡收藏之路。 後來在朋友引薦下,邱再興接觸到了蘇州 博物館和湖南博物館,那時約莫 1989 年在天安門事件後不久,中國當局政策改變,刺 繡家們漸漸脫離國家供養,需要自食其力, 許多國家級珍品急待出清,「為了這些工藝家,我想了一晚,買下這批博物館級珍貴繡 品。」當時許多作品都是一時之選,他不僅 蒐購博物館作品,他指著一幅〈夜宴圖〉, 當時動用 12 組刺繡人才,耗費四年半才完 成,在中國遣散這批工藝家後,他藉由實際扶植,讓藝術家們得以生存,現今刺繡藏品 共 500 件。在他眼中,藝術價值無可衡量, 所以他從未出售任何作品,而多項收藏只願 與人分享不願割愛,在鳳甲美術館裡,他自 行設計以不鏽鋼格櫃牆方式,一幅幅地妥善保存於恆溫的空間裡,並加以分門別類。

他指出,中國刺繡以四大名繡 —— 湘繡、 蘇繡、蜀繡、粵繡 —— 聞名於世,每個地 方皆發展特殊繡法,但主題呈現則因地域差 異而有所不同,如蘇繡以人物或動物如貓狗 為主, 蜀繡則是以貓 熊及鯉魚為主題, 粵 繡以民間信仰最多如 八仙過海等題材。湘 繡以雙面全異繡最為 知名, 就是繡品正反 兩面呈現不同圖樣, 邱再興便指著一幅〈望月圖〉,正面乍看是一 位仕女的背面, 透過 簾子望向天上的明月,另一面翻轉過來卻瞧 見了她的正面,「這是 1982 年才發展出來 的全異繡,在織這一面時,也在設計另一面 的效果,一針一線相互覆蓋,此繡法相當具 挑戰性。」

此外,湘繡畫得最多的就是獅子跟老虎, 只見繡工精巧,逼真無比,「老虎的眼睛為求仿真,用了 23 種繡線,隨時視需要換線換 顏色,」也是在這作工下,不少繡品乍看以為是油畫真跡或水墨畫,但有些是繪畫無法繪製的。他指著一幅人物圖,「衣服上的緞面閃耀著織品的光芒,唯有刺繡才能表現這種光澤,因為繡線會 反光。」再望向一幅〈阿房宮圖〉,如 A4 大小尺寸,卻密密麻 麻繡了不少人物,神情姿態相當傳神,「這是用放大鏡去繡,費 工又費時,現在這種技藝已不可復見。」如今工資上漲,多半繡畫合一,但邱再興因為收藏得早,藏品全為 100% 純繡品。

台灣許多科技公司紛紛都與藝術相結合,邱再興以過來人的經驗指出,電子業是一門相當辛苦的行業,用文化與之做一對 話,能讓科技人才有抒壓及轉換的出口,他當初投入藝術也是 此因。始終跑在最前面的他表示:「每人在不同的地方盡一點 心力,台灣就會更好。」對邱再興而言,鳳甲美術館的空間並非展現私藏,而是希望能提供社會大眾一個平台,並推廣地方 藝術教育;例如結合北投婦女運用碎花布創作、或用溫度和觸 感教導盲人畫畫,或是提供給學童展覽藝術作品等等。透過點 亮這盞藝術之燈,能讓更多的人接觸到美的事物並進而撫慰更多人的心靈。 邱再興是台灣第一批投入電子業的先鋒,不少科技大老都 曾在他麾下,他提及宏碁創辦人施振榮認真負責、台達集團創辦人鄭崇華敢衝,也才能成為全球最大的電源供應商。關於台 灣現今科技產業面臨瓶頸,邱再興卻仍然一派樂觀,他認為台灣只是過去太注重硬體,但發展到一定程度後有所侷限,軟體則充滿無限性,台灣目前雖遇到產業斷層,「其實只要用心努 力,即可以迎頭趕上」。他以鳳梨酥為例,藉由創意及行銷, 可衍生無限的價值。

他回想過去點滴,最辛苦的便是小時候,雖然貧困但很快 樂,那時沒錢買鞋,夏天走在柏油路上燙腳無比,「但是燙一 下就好了」,當時家庭環境欠佳,但從未見過父母吵架,而他始終把握每一個來到他面前的機會,「千金難買少時貧,小時貧窮是有福氣的。」他笑著說。

如今在台灣各地,私人美術館陸續出現,談到下一代美術館 的方式,他樂見每一個鄉鎮都有座美術館,規模大小無所謂, 能當作地方藝文中心給予地區居民接觸藝術的管道,而教育推廣更是無比重要,潛移默化下,對國民美育自能推波助瀾。而 他認為最理想的方式,莫過於藝術基金會、學校、鄰里處建立合作關係,「台灣若能有100 間美術館,便能享受生活之美。」

去年身體微恙,經過手術目前逐漸康復,邱再興以更開放的心態看待人生。他認為死亡並不可怕,而是另一種生命的開 始,「就像我們搬離久住但已將倒塌的舊屋,換一間新屋展開新生命,不是值得可喜?」美術館的董事長辦公室可俯瞰關渡 平原及觀音山,他甚至用開朗的心態笑看晚霞,人們常說「夕 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很多人怨歎美好的時光終將過去, 但他卻認為明天日出仍然出現,夕陽也會再綻現霞光。在他眼 中,人到老年做完一生該努力的事,實在應享受自在晚年, 並欣賞最美的人生黃昏。近來他研讀《金剛經》,「一切擁有實體的萬物,其實價值都不高,非實體的無形資財才是最珍貴的」,邱再興雖然藏有珍寶,但對他而言,最珍貴莫過於家人及朋友,他並用喜悅的心情,笑看人生的每一刻。(Photography╱Mason Tseng: Images: Hong-Gah 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