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年輕的族群逐漸加入藝術收藏之列,繽紛設計總監江欣宜、大茶樹記營運總監李婉瑄、攝影師林佳琪,一展所收藏的珍寶畫作,同時也分享了與收藏作品的共鳴和對話。現任繽紛設計總監、天空藝術執行董事江欣宜透過收藏藝術,不僅在過程中獲得藝術的療癒,也提高感受力變得更加謙虛。

MAR_0008-修0.jpg 
繽紛設計總監江欣宜。(攝影╱李育嘉)

「如果沒有藝術,我應該是很自大的人,也沒有對人的寬容。」江欣宜提到自己在創業過程中,經歷了許多挫折與挑戰,「我真的很需要被藝術療癒,所以當時把創業第一年全部的收入拿去買了我的第一件收藏《Midnight in the Garden》。」這件作品是一名英國女性藝術家的創作,「創業時總覺得看不到希望,但那幅畫即使在黑暗中還維持著活力、充滿色彩,覺得跟當下的我有對應,也讓我有力氣去堅持。」

之後她陸陸續續收藏近百件當代藝術品,「當代藝術吸引我的地方,是它能夠反思所處的世界,並運用複合媒材將自己本身面臨的問題表達出來,很多材質是某項發明出現後才有可能出現的藝術作品,例如燈光。」她指著盧征遠那閃著藍色霓虹光的作品《彼岸 No.15091》以及法國藝術家Stephane Gautier的「Happy Bear」系列作品,「這些作品沒有持久性,可能放不到100年,等於買的是消耗品,甚至每次搬運移動都會崩解,藝術家也會要我們留著碎裂的部分。」她接著提到最近策畫山下工美的「浮光掠影」特展,她的作品材質使用的是紙和木頭,這些是很難放超過百年、千年的材質,但藝術家在意的是,當下活著時的創作與人們之間的互動和精神性的傳遞,「她想要表達愛、人與人之間的悸動。」 

Hayat-barbeles.jpg

法國藝術家Yves Hayat作品《BARBED BAG》。

而近期收藏中最吸引她的作品,是在瑞士Art Basel展會上找到的法國藝術家Yves Hayat作品《BARBED BAG》,「這系列作品給我的沖擊很大,他做的雖然是Hermès柏金包或是Chanel香水罐,但反映出法國社會當下遇到的狀況,包上都是武器,提手是刺芒,有些吊飾是手榴彈、槍。」作品中的柏金包象徵富裕階級,但巴黎社會同時存在著恐怖攻擊、大量武器,「我每年去巴黎兩到三次,因此確實感受到它的改變,城市的不安、恐懼和對比,一看到作品馬上就能連結在一起,我感受到這個世界沒有什麼東西不會變,這種感受力會讓人變得謙虛。」

她也分享最寶貴的收藏經驗便是與台灣藝術家何政宏的相識,身兼天空藝術執行董事的她,在四年前希望能夠為台灣藝術界做些貢獻,透過朋友介紹輾轉認識了何政宏,並在繽紛設計舉辦個展,「他的作品看似抽象其實講的是具象的世界,」例如拍攝時身後的巨型作品《召喚獸》傳達的是訊息的生物性,倆人因此展而成為好友、兩年後進而成為戀人,「我在他的工作室住了一年,才看到創作的背後有多辛苦,包括半夜起來作畫、因為作品要摩出光滑的表面,所以磨到手長繭、流血,甚至發現他作品顏色的商業機密等等。」她大笑著說,這樣的經驗應該一輩子不會再有第二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