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花園總經理陳鴻楷,強颱尼伯特侵襲台灣時發起一場台東救樹行動,對生態保育的關注,並與產官學各家專家組成團隊,共同爭取到在台北舉辦 2017 螢火蟲國際年會,為台灣點起幸福的希望之光。

MAR_1122.jpg
陳鴻楷。(攝影/李育嘉)

「樹在山坡地可以幫助水土保持,而在城市裡有防洪與減少熱島效應的效果。」說到樹,陳鴻楷話中滿是敬意,因為早於人類之前扎根於地球的樹,既提供我們果實溫飽, 又涵養我們賴以維生的土地。對他而言,種 樹的這些好處無庸置疑,然而,在去年由他發起的一場台東救樹行動中,更看見人與樹 之間的另一種動人情誼。

陳鴻楷會發起台東的救樹行動,事實上 是金城武樹牽的線。他回憶,前年金城武樹遭颱風吹倒時,他接到求救電話,那時他與 樹藝師團隊還專心於整理大安森林公園的環境,但搶救樹木有黃金時間,一旦根系遭太 陽曝曬乾掉後,樹就很難救得活,只得連夜趕去台東。

抵達現場時,樹雖然已被扶起,但後續工 作很多:如何處理根系、挖掘樹穴以好好地 種回土地裡,是學問;如何讓傷口復原、遏 止病菌感染,也是學問。這些救樹的專業知 識及細節,陳鴻楷解說得起勁,並且深入淺出,當然一方面是職業使然,但感受到更多的是,他期待人們掌握這些知識,以便於與 自然共生共存。

救樹的工作,並不是急救完就結束了, 「我們每隔一段時間就去回診,現在那棵樹長得不錯,」所以即使他回到台北,致力於大安森林公園、木柵仙跡岩等地方的生態復育工作,仍然不時關心台東的狀況。 2016 年 7 月強颱尼伯特侵襲台灣,首當其衝的台東樹倒、屋毀、招牌飛,人在台北的陳鴻楷看到新聞,立刻上網發出救樹號召令,並且隨即搭飛機飛往台東,由於現 場沒有救樹所需的大型機具與水車,途中 還請人連夜從高雄開水車過去。為的是什 麼?他說,綠色觀光資源是台東最重要的資產之一。

於是,陳鴻楷與 48 位響應的樹藝師及志 工,以風倒的老樹和大樹為目標,展開為期 一週的搶救工作,「我們每天早上六點半集 合,七點半吃完早餐出發,晚上七點才回到民宿,十點、十一點要開會,好像在當兵,」 辛苦是自然,但他驕傲地說,當初救的那些 樹存活機率達九成以上,而其中最難忘的病 人,莫過於慎修養護中心內的一棵大松樹與 一排榕樹。

「在那裡救樹的三天時間,我每晚都睡不著覺,」陳鴻楷說,慎修的院民大多是身心障礙者,他們每天都會在松樹與榕樹的庇蔭 下,望著來來去去的車輛,盼望哪一台車會 停下來,而下車的是來探訪他們的家人,所 以樹倒的時候,院民難過得抱著哭成一團。 雖然最後大松樹來不及救治,但在陳鴻楷與團隊的努力下,榕樹們得以繼續承載院民的盼望,「後來回診時,他們練了三首歌來表 達感謝,很是感動。」

離開台東,返回台北,陳鴻楷一刻也不得閒,因為這幾年他的團隊、專家學者、市府 單位一同在市中心公園復育螢火蟲的成功經驗,爭取到在台北舉辦 2017 螢火蟲國際年會的機會,他自然是無從置身事外。 成功復育的經驗是什麼?陳鴻楷講他們 在環境調查、生態工法、棲地營造所下的功 夫,卻也不忘喚醒社區意識。原來他們會邀 請公園鄰近國中、小的學生來參與棲地營 造,期望孩子們從小與周遭生態環境產生情 感聯繫,甚至主動維繫保護。

「我形容螢火蟲是城市裡的幸福微光,」 點亮的這點點螢光,功用其實不只是療癒忙 碌都市人的心,那還是象徵都市不再只能 做生態破壞者,還能與自然生態環境共存共生的希望之光,並且替陳鴻楷最深切的盼 望 —— 人與環境共好 —— 指引一條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