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紡織代工最輝煌的時期,和明紡織不緬懷過去,反而一步步突破窠臼。總經理陳富泉以笑談人生的態度述說他對產品研發的堅持、對品牌價值的信念,以及對文化保存的使命。

當提及台灣的紡織產業,許多人腦海裡直接有著「夕陽產業」、「榮景不再」等印象。的確,台灣的紡織業結構在過去十幾年來有著相當大的轉變,不過卻是朝向更有前景的方向發展。以往代工的角色已經變成了做研發、做設計,甚至是做品牌,而這也是和明紡織最大的轉變。和明紡織透過開設紡織文化館、成立自我品牌來展現自身價值,總經理陳富泉亦不斷強調「品牌無價」的概念。

 

和明1320.jpg

和明紡織總經理陳富泉。 (攝影:Makoto Lin)

 

近期,一個名為「WEAVISM織本主義」的服裝品牌,默默在許多年輕族群之間造成話題,因為從服裝的原料到設計細節都很特別,而這就是陳富泉的兒子陳璽年一手打造出來的品牌。其實陳富泉與太太多年前就已萌生成立自我品牌的想法,因為以前都是替國際品牌做代工,在工廠往往都只能看到胚布,根本沒有看到最終完成的成品,所以每次他們出國也都會特別到品牌店上轉轉,看到自家生產布料所製成的服裝就會買回來,「這真的很可惜,我們台灣自己可以生產這麼好的布,但卻都是國外品牌在用」陳富泉感歎道,而這就是做代工既驕傲又略感心酸的地方。

 有著像是Polo Ralph Lauren、Giorgio Armani與Emporio Armani等國際精品客戶的訂單,和明紡織在外人眼裡看來風光,背後卻承受極大的壓力與挑戰。因為整個精品產業的思維與型態都在轉變,快時尚的出現導致客戶不願意像以往提早下單決定布料,因此交貨期縮短了超過一半的時間;再加上台灣本身沒有可供應紗線的紗廠,必須從中國進口,因此和明紡織被迫要將相當龐大的資金壓在紗線的庫存上,才能如期交貨。「所以我們除了積極導入ERP系統之外,在硬體設備上也都走向自動化,藉此節省人力成本同時也降低出錯率。」陳富泉如是說道。另一方面為了讓自家產品更有競爭力,陳富泉也強調產品要做出「差異性」,更特別提及義大利整個紡織產業鏈呈現良性循環的例子。每四年一度的義大利ITMA國際紡織機展覽,在正式推出新的紡織機之前,紡織機廠商會先將機器提供給布料製造商使用,主要藉此檢測紡織機的穩定性後再銷售至全球,同時這也促成了義大利出產布料的獨特性與前瞻地位,所以義大利出產布料的可貴性就能夠直接反映在價格上,而這也形成最重要的「差異性」了。

儘管台灣與義大利在先天上產業結構與條件不盡相同,和明紡織從來不曾放棄自身在布料上的研發力,經過兩年多的努力之後,和明紡織終於在去年首次參加引領全球面料時尚趨勢的Première Vision Paris布料展,今年也繼續前往參展。藉由此展覽和明紡織也拓展了新的客戶,而這些閱「布」無數的精品客戶會選中和明紡織的布料,絕大的因素就是布料的「手感」與「獨特性」。其實為了打造具差異性的布料,和明紡織在背後做了許多努力,除了聘請義大利顧問,也與國內多家研究機構合作,像是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工業技術研究院與逢甲大學面料研發相關科系密切連結之外,布料最重要的一環——染色,染料也是向全球最頂尖的德國赫斯特染料公司購買,和明紡織從絲線、染整到紡織,在全球頂尖團隊的堅實後盾之下展現最佳的研發成果。

 和明紡織走過了三代的傳承,家族成員不斷為這個老字號的招牌注入新意,而在拓展商業價值的同時,陳富泉也不忘扎根台灣。回憶起曾在國外看到紡織相關的古董書籍,裡面對布料保存的方式與註解其實與台灣一樣,唯一不同的是,他們將這視為是文化保存的一環,細緻地保留下來。這也觸發他將台灣自己研發生產的布料保存下來的念頭,並在2014年開設「HMTM和明織品文化館」,除了希望能夠將台灣在地紡織文化以淺顯易懂的方式介紹給大眾之外,更期許自己能夠繼續在紡織文化扎根,讓台灣日後能有一個真正的紡織博物館出現。

 陳富泉更深感和明紡織除了要著力於紡織文化傳承的深度之外,更要讓廣度觸及到其他產業,不僅是服飾類的布料,未來也能夠將觸角延伸至居家等不同領域。除此之外,更大的願景是希望台灣紡織產業能從上游到下游,各個環節緊密結合、互相補足,透過團結力量大的思維,讓台灣整體紡織產業的實力能夠在國際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